基于课标 有效评价
世界小学 杨佳艺
自2013年上海市教委颁布《关于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以来,来自各方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纷纷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践。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落实评价机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身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我的教学资历尚浅,对于课标和文本的把握仍不完善,但也对此进行了积极地思考。接下来,我将结合本学期所上的几节教学随堂课,浅谈一下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将所设想的基于课标的评价机制逐步融入课堂的过程。
在《新课标》的总框架下,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每一阶段总的评价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纲领,将指引每一阶段的评价具体实施的方法。教材将小学语文第一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入学准备期、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和看拼音读课文识字。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有所改变。
一、习惯养成的阶段 (入学准备期)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应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语文学科作为习惯培养的重要载体,能够运用规范的文字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有效的指导,因而,在入学初期更应当发挥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在入学准备期阶段,我所执教的《上课了,我们读书,我们写字》这一课,就在结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评价的重点落实在“认真听、大胆说、过目读、规范写”四个方面。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朗读,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朗读方式和写字方式,利用课堂中及时评价和反馈的手段,让学生迅速的培养起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考虑到这一阶段,孩子在自我评价或是互相评价上仍然缺少标准的概念,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口头来完成。如学生跟着老师记忆生字字音时,评价学生“你的耳朵可真灵”、“你听得可真仔细”等来巩固学生对于“听”的重视度;在回答问题时,运用“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口齿真清楚”等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朗读课文时,评价学生“你做到了读到哪,眼睛看到哪,手指到哪”来强化学生对于“过目读”的认识;写字时,评价学生“一拳一尺一丈你都做到了,真棒!”来培养学生规范写的意识。
二、明确评价要求 落实评价形式 (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
经过入学准备期对于习惯培养的适应,学生对于评价的内容已经开始建立起初步简单而模糊的概念。隐约中,孩子们已经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评价对于自身习惯养成的激励作用,也因此会慢慢产生一种希望自我肯定和获得同龄人肯定的意识。所以在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这一阶段中,对于课堂评价的形式应该更趋于多样化,使之具有层次性。当然,来自老师的评价是具有一定导向性作用的,所以在课堂的评价中依旧必不可少,但是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对于评价需求的改变,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也是必要的。
对于刚刚拥有评价“权利”的孩子而言,这项特权充满了新奇,也让他们充满了迷惑,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明确评价要求”——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如何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我所执教的《22.我的鞋》中,我就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并设计了一张相应的评价表(评价表1)。考虑到到这一阶段,孩子对于拼音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对“过目读”应该也已经养成习惯,所以,在自评的内容标准上,我设计了“能够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自己练读儿歌”和“字字过目认真读,读到哪,眼睛看到哪”两个评价方面,让学生能对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做出自我的诊断,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好”在哪里。而在“互评”方式上,我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小组的学习活动,以此为基石,落实同学间的“互评”。组员可以从“认真倾听同伴朗读,听到哪,小手指到哪”、“声音响亮、态度大方”等方面对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评价。课后再在组内进行评价表的汇总和讨论,从而针对评价内容指出各组员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调整和改正。
1号同学评价表 |
1 |
2 |
3 |
4 | |
自 评 |
能够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自己练读儿歌 |
★( ) |
|
|
|
字字过目认真读,读到哪,眼睛看到哪 |
★( ) |
|
|
| |
互 评 |
认真倾听同伴朗读,听到哪,小手指到哪 |
|
★( ) |
★( ) |
★( ) |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
|
★( ) |
★( ) |
★( ) |
评价表1:
三、根据阶段目标调整评价内容 由“扶”到“放”地进行评价 (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
随着学生对于评价操作的逐步规范化,也为新的评价内容的补充提供了可能。评价内容上,从过去仅仅针对习惯培养的评价,逐步开始向课文字词、内容的记忆、理解进行评价上的转化。如在本学期的研究课《32.小小的船》中,三位来自一年级的老师就共同设计出一张学习表(评价表2),在课文内容上做出了相应的评价要求和评价手段说明。
评价表2:
6、说一说:“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像什么?” 评价( ☆☆☆ ☆☆ ☆ ) 课后练习: 1、 描一描,写一写:船 两 见 2、 背一背儿歌。 3、 说一说:说给家长听,“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了什么?” 家长评价 ( ☆☆☆ ☆☆ ☆ ) 1号 学习表: 32 小 小 的 船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 1、复习声母,带调韵母:zh p ì z ōu áng 课中练习,评价为小组互评 1、认识“舟字旁”,与“舟”字的区别。 2、拼读7个生字: chuán wān liǎng tóu jiàn shǎn lán 船 弯 两 头 见 闪 蓝 自评( ☆☆☆ ☆☆ ☆) 3、读好叠词:弯弯的 闪闪的 蓝蓝的 读好叠词的词组: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评价( ☆☆☆ ☆☆ ☆ ) 4、小组学习: 借助拼音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 2 3 4 ★( ) ★( ) ★( ) 5、借助停顿符号,正确地朗读儿歌。 评价( ☆☆☆ ☆☆ ☆ )
除此之外,在习惯培养的评价上,我也根据该阶段的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最后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原本自评中“能够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自己练读儿歌”改变为“能字字过目读课文,圈一圈出现的生字。”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圈圈画画的能力和自主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的意识。将过去“字字过目认真读,读到哪,眼睛看到哪”的评价要求略去,不再作为评价的星项,而是作为常规的一项学习习惯。在互评中,不再另设课后的评价表讨论,而是在课堂的讨论时间内,在评价组员的基础上直接给出针对评价要求的个性化意见,不再局限于单纯地评星,从而逐步实现评价由“扶”到“放”的过程。(评价表3)
评价表3:
1号同学评价表 |
1 |
2 |
3 |
4 | |
自 评 |
能字字过目读课文,圈一圈出现的生字。 |
★( ) |
|
|
|
互 评 |
认真倾听同伴朗读,听到哪,小手指到哪 |
|
★( ) |
★( ) |
★( ) |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
|
★( ) |
★( ) |
★( ) |
四、总结
基于课程标准,有效落实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今天所列举的种种不过是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上的一种思考,还未落实到评价深层的本质。有鉴于此,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思考,寻找能够更加完善和有效落实评价体制的方式,从而使得评价不再只是停留于形式,而是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