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策略提炼(词)
项目 |
标准 |
策略 |
第六单元 |
第八单元 |
| |
词 |
1、能较主动地积累、运用词语。 2、能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初步体会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
课内 |
1、教会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 (1)逐字理解。 (2)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 2、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及其作用。(关键词语:体现中心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的;表现人物品格等特点的……) 3、通过比较、替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句中的作用。 4、选择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关联词语指导学生进行造句,要求所写句子不得为单句,而且句中至少运用三处标点符号。 |
准确掌握字的读音: 缀 撷取 篆体 凿 村坊 火铳 娉娉婷婷 沏茶 一小撮 魁伟 银钵 脊梁 粗犷 后裔 理解词语: 娉娉婷婷 撷取 比较:千奇百怪与千姿百态的异同 撷取与录取的异同 体会:蒸、选、剁、加的不同用法。 造句:接着...最后... |
准确掌握字的读音: 脊梁 动弹 殡仪馆 白玫瑰 涨潮 兴奋 不禁 缝隙 泊船 老柞树 扳机 一跛一瘸 蜷缩 理解词语: 承受 敬佩 大汗淋漓 应接不暇 倏地 积累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造句: 起初…后来…接着 |
|
课外 |
1、加强默写,帮助记忆词语。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到自主理解新课中的词语。 3、运用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课内所学、课外接触的好词语。 4、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刊时,若遇到不懂的词语,要主动通过查词典等方法理解。 |
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提炼(句)
项目 |
标准 |
策略 |
|
|
| |
句 |
1、 认识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并能体会其作用。 2、 认识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3、 能初步体会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 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与语言将句子写具体。 5、 认识假设、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 6、认识破折号,了解引号的作用,学习运用顿号、冒号、引号和省略号。 |
课内 |
1、教会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其作用的方法: (1)通过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2)通过先质疑后解疑的方法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3)通过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4)通过体会中心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2、帮助学生对部分句子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归类,如一般情况下,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问句能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具有表现人物个性、品格等特点的作用,而描写环境的语句通常与衬托中心有关等。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1)按一定的句式写。 (2)按总分关系写。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 (4)运用积累的语句进行描写。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正确认识这些标点符号的用途与区别。 |
抓住“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和“...把两户人家连起来...”两句中“连”字理解文章中心。 体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中“长”理解文章的中心。 抓住“阿果和阿岩站住了,愣住了。”和“阿岩和阿果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着净水一起流着...”两句话中的关键词提提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联系“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和“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两句话理解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 背诵《家乡的桥》第五节、《泼水节的怀念》第一节 |
说说课文为什么用“承受”(敬佩)而不用“接受”(佩服)? 划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并运用“当…,我…”的句式将“我”产生这些心情的原因说清楚。 作者“留恋”什么?从中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句子补充完整 1、马鹿在一棵老柞树,发出低沉的叫声,好像在说:“( )” 2、马鹿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好像在说:“( )” 背诵、抄写描写榕树的语句。 |
|
课外 |
1、诵读、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2、课外阅读中注意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鼓励学生积累课外书刊中精彩语句。 |
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提炼(段)
项目 |
标准 |
策略 |
|
|
| |
段 |
1、 认识逻辑段。 2、 学习概括节意和段意,并能完整、明确、简要地表达。 3、 学习运用四种对话形式写段,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4、 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5、 能选取一件典型事例,将事情写清楚,并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经过写具体,字数300——350个。 |
课内 |
1、结合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认识逻辑段。 2、教会学生概括节意或段意的方法: (1)利用关键词或关键句。 (2)与事有关的节或段,可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 (3)先概括句意,后概括节意,取主舍次。 3、结合课文教学,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1)复习对话的四种形式。 (2)规定写段中必须有三种以上的对话形式。 (3)指导加上动作、神态的描写,使对话描写更生动形象。 4、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课题扩充法、节意归并法; 与事有关的课文,可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 5、写作指导方法: 1)选择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段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比如:补白、改变人称、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2)学习了课文的某语段后,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语句运用到创设的新的语言环境或情境中去,触类旁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机会,搭建了平台,提供一切可能,从而体现课堂内的互动。 3)结合班内、学校的突发事件,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即兴写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反映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4)把教材中有些不太适应学生描写的题材进行改编,选择能充分发挥他们写作水平或他们爱写的内容进行习作。 5)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不同的中心,并根据中心确定不同的题目。 6)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写作方法,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
学习课文中烫干丝的写法抓住动词来写一写炒鸡蛋。 结合端午节指导周记写作 习作:我的自述 |
概括“圣诞节前一天,我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 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运用“当…,我…”的句式将“我”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说清楚,并试着概括《马鹿有情》课文主要内容。 习作:我不 |
|
课外 |
1、诵读、积累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尤其是有利于写作的语言,及时背诵或默写。 2、广泛阅读,积累课外书刊中的精彩片段。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收集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真实的写作素材。 4、规定学生每周至少有三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
推荐朱自清的《说扬州》,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活动 |
寻找、阅读一篇介绍动物之间的“情”的故事,并推荐给同伴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