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三年级学科标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5-04-17

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策略提炼(词)  季芳怡

项目

标准

策略

第四单元

第八单元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养成立识字的好习惯。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认识生字,自己查字典组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课堂上仍把生字词作为一项重点,让学生从字形、字义上理解生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及易错字音随时处理。

3、每天让学生练20分钟字,让他们培养成正确的坐姿、写姿等良好的习惯。

课内

1、教会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

1)逐字理解。

2)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

2、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及其作用。(关键词语:体现中心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的;表现人物品格等特点的……)

3、通过比较、替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句中的作用。

4、选择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关联词语指导学生进行造句,要求所写句子不得为单句,而且句中至少运用三处标点符号。

理解词语:

秘诀、蜚声、拜师学艺、泛滥、空旷、千古传诵

 

多音字:好奇 暖和

    

半信半疑   分外耀眼   凛冽  成团成簇   蠕动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虚而入    失措   喜若狂

 

 

 

半信半疑   分外耀眼   凛冽  成团成簇   蠕动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课外

1、加强默写,帮助记忆词语。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到自主理解新课中的词语。

3、运用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课内所学、课外接触的好词语。

4、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刊时,若遇到不懂的词语,要主动通过查词典等方法理解。

 

 

 

 

 

 

 

 

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提炼(句)

项目

标准

策略

 

 

 

1、  认识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并能体会其作用。

2、  认识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3、  能初步体会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  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与语言将句子写具体。

5、  认识假设、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

6、认识破折号,了解引号的作用,学习运用顿号、冒号、引号和省略号。

课内

1、教会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其作用的方法:

1)通过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2)通过先质疑后解疑的方法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3)通过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4)通过体会中心理解句意及其作用。

2、帮助学生对部分句子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归类,如一般情况下,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问句能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具有表现人物个性、品格等特点的作用,而描写环境的语句通常与衬托中心有关等。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1)按一定的句式写。

2)按总分关系写。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

4)运用积累的语句进行描写。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正确认识这些标点符号的用途与区别。

可以抓住妈妈在暴风雨中焦急地寻找牛顿的句子来知道学生体会当时妈妈的心情,让学生思考,老师读的句子中有什么矛盾之处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理解的字词,通过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全文,体会文章的主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用读写结合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横线中补上爱迪生的想法,在括号里填写表示声音的词语。

 

363.5小节/

371.3小节/

401.6.小节 

 

 

 

363.5小节/

371.3小节/

401.6.小节 

 

 

 

课外

1、诵读、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2、课外阅读中注意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鼓励学生积累课外书刊中精彩语句。

 

 

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提炼(段)

项目

标准

策略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内

1、结合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认识逻辑段。

2、教会学生概括节意或段意的方法:

1)利用关键词或关键句。

2)与事有关的节或段,可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

3)先概括句意,后概括节意,取主舍次。

4、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课题扩充法、节意归并法;

     与事有关的课文,可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

5、写作指导方法:

1)选择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段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比如:补白、改变人称、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2)学习了课文的某语段后,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语句运用到创设的新的语言环境或情境中去,触类旁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机会,搭建了平台,提供一切可能,从而体现课堂内的互动。

3)结合班内、学校的突发事件,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即兴写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反映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4)把教材中有些不太适应学生描写的题材进行改编,选择能充分发挥他们写作水平或他们爱写的内容进行习作。

5)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不同的中心,并根据中心确定不同的题目。

6)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写作方法,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想象写话:牛顿妈妈看见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情景会怎么说呢?

 

 

 

 

指导完成《爱迪生孵小鸡》、《“神童”的秘诀》的小节内容概括。

 

 

 

 

 

 

 

 

 

 

 

 

结合元宵节指导周记写作

 

习作:聪明的   

 

 

 

 

 

 

 

 

 

 

 

 

 

 

 

 

 

 

 

 

 

 

 

 

 

 

 

 

 

 

 

 

 

课外

1、诵读、积累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尤其是有利于写作的语言,及时背诵或默写。

2、广泛阅读,积累课外书刊中的精彩片段。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收集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真实的写作素材。

4、规定学生每周至少有三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