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背景分析
立足课标,围绕区教研主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评价手册”的进一步完善。我们通过听专家讲座、上汇报课、单元教学手册的交流展示,不断地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我们组内的老师大多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期繁琐的班务使部分老师身心疲惫,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求稳,创优的意识薄弱。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总体要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堂。以落实课程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继续在专家的引领下,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行动主旨,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与评价手册”的完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工作目标是:
1、认真学习部编教材,领会和落实部编教材的精神,夯实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2、加强教学流程管理,进一步落实教学五环节的实施,检查和反馈工作,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
3、加强教研组建设,结合学校教学重点工作教研活动,重点落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作业的有效性上。(教师)
4、以进行单元教学手册的编制及课堂教学的研究,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
5、认真分析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上的不足,梳理出各年级学生需培养和改善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根据年段特点制定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习惯养成目标和评价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
6、认真做好常规工作,以研促教,找到问题症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开展语文周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特色的趣味语文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撰写《教学指导手册》,促进教、学、评一致性
【目标】
用《教学评价手册》对接《学期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能够整体思考课标、目标、教学和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发挥评价促进有效学习的作用,改进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措施】
1、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体会编制《教学与评价指导手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听讲座和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手册》的格式框架和研制方法,以备课组为单位修改出若干个单元的《评价指导手册》,确保格式正确,并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3、能针对专家点评和互动交流,积极进行反思,及时完善《教学评价指导手册》,提高可操作性。
4、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规范试卷命题,从评价上规范等第制要求,从年段目标上规范试卷测试内容,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做好标答规范。
(二)立足校本教研,实现组内均衡提升。
【目标】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创建“学习型合作团队”为抓手,抓住牵手教研的契机,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措施】
1、开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校本研修质量
以深化教学研究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课堂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着眼点;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为生长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发扬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突出备课的绩效。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研组活动研修中提高业务素养。
2、打造学习型合作团队,提高备课组长的执行力
依据教导处教学工作的重点,指导备课组长履行工作职责,按每月工作重点,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以“发现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形成策略”为主要模式,围绕“课堂有效性”、“单元教学手册的编写”为主题,在学科教导的带领下,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备课组教研内容,有中心、有主题,包括课程标准解读(内容、目标、策略、基本技能);教材内容分析(内容、训练项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设计(策略、技术、模式);单元纸笔测试编写(题型、分值、要求、评估反馈)。在日常工作中,围绕学校教学工作重点确定教研组研究主题、引导教师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交流。安排课堂实践、形成良好的评课氛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关心年级各班语文教学质量,缩短班级间差距,均衡提升教学质量。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目标】
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主题,进一步深入开展“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措施】
1、关注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组织教师认真解读细化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按照“夯实基本点、关注重难点、心系发展点”的要求,认真确定教学目标。
2、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保证。
【目标】
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学法研究,寻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落实绿色质量负责制,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为核心的教学常规的工作,教师以学生为本,倡导民主、和谐、自主、合作的教学风气。做到“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提高课堂效能。
【措施】
1、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期初对教师第一次备课检查,期末第二次备课检查,做好情况记录和反馈。
(2)期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期末练习检查,做好情况记录和反馈。
(3)期中进行阶段性检查,期末进行考试,做好质量分析。
2、抓好规范作业。
基于课程标准,细化作业要求,作业分为: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业。其中规范化作业包括:作文本和写字本;标准化作业包括:抄写本和练习本。同时,教师要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学生的要求:做到“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地完成作业。对教师的要求:作业设计“量有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作业布置和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分层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规范备课要求。
一份完整的备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和反思等环节。备课中依据班级学生特点,在合作共享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强调备课组要关注年段目标、单元训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尤其要明确单元训练目标,要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五)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评价
【目标】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逐步建立以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评价办法。
【措施】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依据“绿色质量评价体系”要求,各备课组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活动”,依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学习成果。探索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方式,用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生,切实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1)组织学习研读《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一书。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转变评价观念,构架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3)转变评价观念,加强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4)丰富评价方式,加强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5)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收集成果。
五、重要任务
1、第六届焯铿杯教学比赛
2、上好校内自报课
3、评价手册的展示
4、语文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