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疏堵结合 寻求孩子的改变
作者(来源):杨佳艺    发布时间:2019-06-30

一、个案描述

小G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孩子,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他总表现的怯生生的,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那样的他看起来虽然不乏一些胆小的感觉,但却十分讨人喜欢。可是,随着他对周围学习环境的原来越了解,他开始令许多任课老师头疼了。上课时的他,常常坐不住,甚至会趁老师和同学不注意时,到自己的桌子底下“溜达”一圈,爬到隔着一条走廊的同学那里“打打招呼”。其余没事的时候,就摆弄摆动铅笔和尺。如果实在是手头的东西都没有了,手指甲也是不错的“玩伴”。一节课下来,很少有他能安静下来坐得住的时候,他的行为也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小G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基本无暇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在家里,还有一个比小G大近10岁的哥哥,理所应当的,父母把带弟弟的任务交给了他。可是小G的哥哥毕竟也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好好履行照看和教育小G的任务。小G在学习的时候,哥哥就常常拿上一个手机在他旁边打游戏,久而久之,小G自然而然地就被更有趣的手机游戏吸引了,学习习惯越来越差,注意力也变得愈加不集中。

2、自身原因

由于自身的原因,小G的注意能力本身就不易集中,相较于其他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强、较集中的课堂学习状态,小G整堂课能坚持5分钟左右的安坐不动就很不错了。正因为如此,他虽然认字能力强、记忆力较佳,但仍然对学习有抗拒心理,只要时间稍稍长一些,他就会立刻表现出躁动、情绪低落等情形,不再配合进行学习。

三、矫正措施

1、疏堵结合,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小G的种种行为都是一种对自身行为能力缺乏控制的表现,所以作为老师,我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小G的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都不是因为他不想学习,或是想要挑战老师的权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方式。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的教学方式应该要注重“堵疏”结合,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要让他逐渐明确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至于那些他一时无法控制并改变的行为,就通过其他的途径让他释放出来,减少在课堂上影响其他同学的机会,避免对课堂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G的自控能力,配合他愿意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尽量选取一些比较符合他基础的题目让他回答,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这样既能够增加他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有效克制了他的多动行为,使得他的一些课堂上的消极行为得以被逐渐“堵”上。

对于儿童而言,静和动是守恒的,所以在课后,我有意识地指导他进行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如下课跳跳绳等,让他动够了,从而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过程。另外,我还注意到小G对于班级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对于每周的卫生评比,他都十分上心,经常会捡捡脚边的垃圾,确保周围的干净、整洁。所以,我也常常引导他参加劳动,负责教室的卫生工作,并对他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的体力有“疏”的方向,在转移他注意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认真做事的习惯。

2、注重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使得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也与小G的父母进行了长时间段的交流,沟通一段时间内孩子的变化和不足之处。我向他们指出,让小G的哥哥来照看他是无法以辅助的手段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更多的指导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的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在与他们达成一致后,我又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从药物手段和教育计划两方面入手,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他治疗。

四、思考与启示

教育的着手点是“因材施教”,这不仅仅是针对教学手段上的原则,更是教育方法上的抓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想要呈现给他人的地方,而要改变孩子多动的情况,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上,多动的行为也就自然减少了,注意力也就自然集中了。

仅如此,学校的教育同样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所以面对有注意力不集中情况的孩子时,家长们更应该配合好学校做好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必须是持之以恒的,如果能为他创设适合他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孩子便会在点滴间改变,反之,家庭成员的一时疏忽和不在意,也有可能会抹杀了前面教育的一切效果。所以在“疏堵”孩子行为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必须和家长做好定期的沟通,在达成目标上做到一致性、层递性、连贯性,从而保障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持续性的进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