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性
作者(来源):王红芳    发布时间:2009-05-18

  小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经常会受到周围及自身因素的干扰,比如偶发事件的发生,无意注意等。因此,观察事物难免会发生偏差,即所谓的观察不仔细。尤其对色彩、形体和空间的视觉感知的一些特征容易忽略。

对色彩的感知,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感受到红黄蓝,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只会选用原色或纯色。中高年级的色觉已接近成人水平,能感受到复色,懂得通过调色来追求丰富的颜色。低年级学生对形体能感知简单的几何形并能区分大小,中高年级学生观察会更仔细,并能合理地安排在画纸上,空间的认识也不难,关键是如何表达。通常在这一环节会出现问题,如把几何形颠倒或把原本分离的物体画成重叠状等。

以上都是中小学生视觉感知未加有效训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只要在美术教育中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就能促进他们视觉感知的发展,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特征,并按照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反复不断的训练和强化,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前,提出观察方法,安排观察程序,也可以适当的进行类似作品的临摹,直接吸取他人的经验,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评析他人的佳作。例如学生学习写生时,在观察前可先让学生进行临摹、比例的分析,逐步要求所画物体基本合乎比例,并表现出基本动态。写生过程中,教师加强观察指导,时刻提醒学生观察要点,明确目的,尤其对结构、比例适时进行反复强调。

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觉还比较笼统,也不精确,对时间、空间的观念比较模糊。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注意由集中到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面发展。这时教师的引导和语言方面儿童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应积极地调动学生情趣,增加观察趣味。教师应该充分好准备被观察的对象,如实物、图片、动画多媒体等图、文、声、像作品,从不同角度来刺激小学生的感知器官。

除了教会学生整体的观察外,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增强空间认识也十分有必要。细致观察是在对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记录整体观察的总体印象,然后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细节,促使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学生用心去感受对象时其作品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来。

 观察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观察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和美术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若能授之以渔,侧重教给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的方法,并使之掌握,孩子们就会展示出更美的画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