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调动学习兴趣策略之一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1-10-12

调动学习兴趣策略之一

——丰富《学习表》内涵

朱文芳

     随着二期课改全面深入地推进,老师们敏锐地发现新教材缺相应配套的练习册,学生单单学文本,没有一点儿练习补充,似乎单薄了一些。而我们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父母知识文化相对较低,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老师没有一点儿练习补充,学生如放手的野鸭子,学无目标,学无章法。学习目标和实实在在的知识点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什么途径更扎实更有效地落实呢?

    基于这个问题的考虑,老师们适时地设计《学习表》,何谓《学习表》呢?《学习表》不是简单出一些练习题,它只有一张A4纸大小的卷子,这样就有效地限制《学习表》的内容不必繁琐。它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当然不会平均用力,以课中为主要部分是常见的形式。这三大板块出的练习题完全是根据文本的学习目标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来出题。一张有质量的《学习表》是很花费时间的,它要求老师必须研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把教学目标和学情有机地结合,用《学习表》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最终的目标是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表》学习,达到的学习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它根本体现在做了《学习表》后,学生无论从理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夯实基础知识点,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提升。因此,制定《学习表》的本义就是想通过这个途径,这个抓手切切实实地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推进语文教学活动。从一张普普通通的《学习表》可以反映出老师的用心良苦。

在《学习表》实施过程中,作为执教者的老师就不难发现:虽然不是每一篇文本都有《学习表》,老师在一个单元里选二到三篇的文本,制定《学习表》,应该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何况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乐意做《学习表》,然而有一些学习主动性差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渐渐出现疲于应付的状态,甚至个别学生采取了逃避,不做《学习表》的消极态度。这样直接导致《学习表》的后续工作就是繁复地订正、补习,老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负担就逐渐增大了,又落入了非良性循环的怪圈。

所幸的是出现问题总比没有问题好,再者办法总比问题多。首先还是要回到原点冷静地审视《学习表》,老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表》,究竟问题出在哪儿?经过一番思索,隐藏的问题渐渐显现出来:《学习表》三大板块都是命令式的提问,单一的、陈述性的语句,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趣,甚至觉得问题毫无价值,没有动笔的欲望。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把查字典解释词语;又如这句话含义是什么?具体写一写。等等诸如此类的提问,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小小的一张《学习表》也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学习表》必须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也许会改变现状。如设计五年级《人生的开关》的《学习表》课前预习板块就这样提问:你是否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上一段课文,或在小组同学面前读上一段课文,或是给自己读上一段课文,让学生打勾选择。无论学生选择哪一条都给予肯定,又提出要求:相信你能流畅的读好课文,你能写出这几个字的音节吗?你担心其他同学会读错哪些字,请写出来。学习内容没有变,只是改变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学生拿笔做题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课中的板块设计,老师以作者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为什么小毛要“我”虚报冒领,对“我”来说是一个诱惑,你能理解“我”当时的想法,请帮“我”梳理一下。课后拓展板块启发学生做一枚书签,根据得到的道理,写上一句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

这张《学习表》一经发下,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声不绝于耳,针对学生心理,独具慧眼,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文本的魅力,用启发性的描述性的语句来要求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自主学习劲头也足了。

再如学孔子的课文,《学习表》课后拓展题就加强了趣味性:你知道孔子的祖籍在哪里?孔子在家排行第几?孔子身高多少?孔子最喜欢哪个学生?你能画出孔子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吗?学生兴趣盎然,甚至有学生期待着每一篇课文都有《学习表》呢!而老师又巧妙地把知识点以及难点和重点融入到《学习表》,把《学习表》推向趣味性和系统化,丰富了《学习表》的内涵。

一张《学习表》内涵应该在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悦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