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只有一个儿子》教学反思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1-06-14

《只有一个儿子》教学反思

        杨咏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收获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识字是整体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为了整体阅读,整体阅读为了充分感悟,充分感悟为了更好地积累语言,并运用于实践。比如“沉甸甸”一词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体会一下,再拎着书包走一走,交流一下感觉,最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文中相关的句子,“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能让人感到“沉甸甸”感觉的词语来,抓住这些词语,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学生能读出来,对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同身受。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 ”,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注意了在课堂上如何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指导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理,让学生展现个性。我想,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效,读得有滋有味。

不足之处:

教学引入过于拖沓,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讲故事的环节,由于故事太长,影响了以后的教学时间。在朗读指导上为力求完美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这些成了本堂课的致命伤。

本节课的最后教学还缺乏一个高度。如果能在教学的最后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又过了几天,三位妈妈打完水,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三个儿子走来了,第一个儿子                   ,第二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                  。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来检验一下学生们的认知,也许比空洞的说理来得更有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