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相关内容列表


《小 珊 迪》的 教 学 思 考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1-06-14

《小 迪》的

                                 周国英                

一、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主要写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珊迪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一辆马车撞伤悲惨死去的故事。整个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

    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小珊迪》一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想,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质,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二、学情分析:

    这类故事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学生感兴趣,能够读懂,并能借助工具书运用以往学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但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四年级的孩子正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加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衣食无忧生活,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小珊迪的生活情况相差甚远。通过课文学习让他们感受小珊迪的可怜可敬,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也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安排了几次朗读的环节,首先已老师自身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随着老师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同时也让她们知道读课文时注意的语音语调。其次抓住重点语句朗读,如最后一节的三次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充满感情的朗读渲染了整堂课的气氛,让她们很快的进入学习本课的状态之中。在感悟人物品质的那句话时---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是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通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她们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到最后感受到珊迪的诚实与守信是,再次来读此句,学生更有体会了,才能更好的读出感情来。

    “关注文本,提高表达能力”一直引领着我们的教学,步入高年级,每次考试的阅读中都有些开放性的题目,有展开想象方面的,有读了文章给你 什么启示的,这些类似的题目学生往往很难写好,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在设计教学时我大胆的做了一次尝试,把平时课上说的练习落实到笔头,让她们在课堂上直接写下来。因此课上设计了两次课堂练笔,第一次的练笔写写珊迪的内心想法,既填补了文本的空白之处,又展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做到了对文本的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以此得到了训练。第二次的练笔就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是否能把自己的理解落于笔头。本节课的重点我是放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上,除了练笔,还有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训练表达的方面,让学生学到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概括方式,这个训练也是需要长期不断训练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作为语老师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己任。我认为在教学时听说读写还应该有机结合,扎实训练。

四、《小珊迪》课后反思

今天,我又上完一节语文课——《小珊迪》,文章的浓情,学生的动情,课堂的激情,总是缠绕在心间,挥之不去。其中诸多的“欣喜”与“遗憾”汇成了这一节真实的课堂。

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尽力做到构建开放的语文环境,注重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中的品读、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在体会小珊迪诚实这部分时,小珊迪受伤了,被马车轧断了双腿,不能给那位先生送还零钱,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珊迪在被马车撞倒后内心想法的一幕,从而填补文章这一空白处。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了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并把这一想法在课堂上马上写下来,这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丰满,对小珊迪的认识更加全面,从而培养了学生从说到写的能力。

在感受了小珊迪饱受饥寒和美好品质后,小珊迪的形象已经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此时,让学生再联系课前老师讲的故事中的中国留学生的事,让她们结合课文的学习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这次的写话让我感到十分的惊喜,孩子们的想法各抒己见,且合情合理,出人意料的好。教学中的两次写话练习让我感到无比的欣喜,这也是我这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

这节课结束了,我在“欣喜”之余,也有“遗憾”。“遗憾”的点滴也因这节课而牢记我心。在课堂教学中的品词、品句,品读的指导方面还需努力。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有些单一。这些是我以后应注意的问题。我感到不足之处还有,在给同学设疑“他不是哪种人?”这个问题时,感觉到学生回答的词汇不够丰富,发散面不广,但不能给学生多点时间思考,我自己作了总结。看来平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积累,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灵活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