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法语课”的教学随感
邵 益
学校于2010学年新开设的文化探究课程――“欢乐法语课”,至今已经上满两个学期了,我有幸在此一学年中分别教授了二年级的“法国儿童文学”和三年级的“法国建筑与绘画”等课程。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已从开始时茫然地搜索素材,再平铺直叙地回灌给学生逐步过渡到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内容,设计教案,再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活动了。
在平时教研组交流和自己的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就要牢牢把握和体现“欢乐法语课”中的欢乐元素,让趣味的内容和欢乐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在此我先记录自己在本学期教授三年级“法国建筑与绘画”课程时的所感所想。
一、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适切性
三年级的课程方案是围绕“法国的建筑与绘画”展开的,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虽然对西方美术史有所了解,但要从中选择好适合小学生了解的建筑和绘画知识还是很具挑战的。如上海有不少法式建筑,教师可以针对每幢建筑娓娓道来;但对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建筑远离他们的生活中心,而一些建筑故事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在教授“上海的法式建筑”时就主要选择了离学校最近的武康大楼和徐家汇公园的小红楼,它们都有典型、雅致的建筑造型,还有引人着迷的人物故事可叙。由于法国建筑的样式众多,我还将第一单元延长了一教时,即增加了法国的城堡建筑,这些城堡就像学生从动画片中所见到的样子,所以深受他们的喜爱,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升。在介绍法国著名画家时我注意到如把所有的人物都说一遍,首先是时间不够,其次是不便于学生熟悉和记忆,甚或产生厌烦感;所以我就从名画家中再依时间先后精选代表人物,并搜集与其相关的逸闻趣事,作为讲课时的激趣素材。如法国绘画“之父”――普桑,静物画大师――夏尔丹,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以及印象派画家――莫奈,二十世纪现代美术先驱――马蒂斯、达利等。他们的画作不仅引领了当时世界绘画的潮流,而且画面内容丰富,蕴含故事哲理,适合学生观赏,便于教师展开演绎。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丰富多样,趣味盎然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习效能的有效途径。但在三年级第三单元“名人名画欣赏”的教学中我却遇到了难题,因为同学们对法国著名画家及其画作几乎一无所知,要求学生用搜寻资料,相互交流、启发等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不行的;教师在课上所能做的事主要就是“名画扫盲”,采用的形式也只能是“填鸭硬灌”。虽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落后低效的,可我以画面故事为先导,把画家的经历和思想情感作为主线贯穿于名画赏析之中,也使学生听得津津入味,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如介绍大卫的名作《马拉之死》时,我先要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思,然后我再把画中的重要细节、构图特征和画家与马拉的关系和作画的心情一一道来;又如欣赏名画《日出·印象》时,我先让学生眯上眼睛端详画面,再谈谈自己的印象。有的学生说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有的则说颜色很多,形状较模糊;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印象派绘画名作,使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在本单元结束时,我安排了“名画知识大考场”的竞赛活动,不少学生见到名画马上就能说出画面所表现的故事或画家的创作情感;也有的学生能根据画名说出作者姓名和画派等。这说明虽然在教学时是以老师叙述为主,但只要用适宜学生认知的内容和生动的启迪方式,同样是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的。
当然,要使学生在“欢乐法语课”的学习中能开阔视野,体验快乐,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将是巨大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不懈探索,及时反思,不断调整授课方案,使“欢乐法语课”成为我校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得到有益的收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