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的洋房 生动的学习
——文教结合实践初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学校在文教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探索和认识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不动的洋房 生动的学习
一、活动开发的背景与目标
我们学校坐落于环境优雅,人文底蕴深厚的武康路,在方圆1.7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拥有近770座各式花园洋房,约占全市洋房数的39%,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在这
另外我校前身的世界学校就诞生于福开森路393号、民国革命先驱
于是2009年我们开发了渗透着民族教育精神的文化特色课程《老洋房探踪》,此课程聚焦于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立足于武康路上的老洋房的人事物情,以老洋房探踪兴趣课程的设置和由此延展的覆盖全校学生的丰富的具有实效性的少先队活动为切入口,挖掘探踪武康路上的老洋房,从而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引领学生初步知晓中国和上海近代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感知海派建筑的特质,进而产生对学生和社区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2. 与学校主题活动相结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设计开展各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师生的综合能力
3 .在对老洋房相关“人、事、物、情”的了解中,引导学生感悟蕴涵其中的建筑艺术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围绕这三个目标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二、活动开展的过程与内容
1、在活动前,首先引领教师走入“老洋房”
教师是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着,因此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观看校史及百年武康路的纪录短片,在学校的教代会上,我们请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了解身边的历史
环节一: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通过了解洋房,感受洋房的魅力
在确定了“不动的洋房,生动的课堂”这一活动主题后,学校首先在氛围营造上下足了功夫。每层教学楼的墙壁上有精心挑选的老洋房建筑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图书馆里添置了许多相关的书籍,“老洋房探究组”成员制作的洋房资料、绘制的图画、拼搭的建筑都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洋房相关的历史,我们还将学校的“六一”游园活动和老洋房节巧妙的结合起来,学生要参加游园活动,首先要过知识问答关,目的是让学生能有一个初步学习、记忆的过程。
环节二:在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开拓学生们的眼界。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上海的文化遗产保护日,学校以此为契机将五月下旬的最后2周作为学校的老洋房节,虽说整个老洋房节只有短短两周时间,但这两周的时间老师们积极拓宽各种渠道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考察活动;采访居住在老洋房家长、邻居;观看影视作品;上网、走进图书馆查资料;请社区专家作报告,引领学生走进身边的老洋房,走进身边的历史。
环节三:将老洋房节活动与学校主题班队会结合,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提高。
主题队会既是反映一个中队集体风貌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绝佳舞台。为了将“老洋房探踪”活动进一步展开,我校以“老洋房”为主题,开展“中队主题会评比”活动。如“聆听老洋房的声音”“快乐的老洋房之旅””“美丽的洋房,美丽的家园”“老洋房里的PARTY” “张乐平与三毛”、等主题会,将“老洋房”这一看似深奥的内容通过主题会的形式演绎得淋漓精致。
环节四:有机融合时事的活水,将老洋房这一不动的老建筑与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
第一届老洋房节我们围绕“身边的洋房”和“身边的历史”这一主题,以歌舞、小品、朗诵、DV故事、名家说史等各种方式娓娓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武康路和老洋房。
第二届老洋房节恰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日子,而学校坐落的武康路又是世博游览的一条街。于是我们将第二届老洋房活动的主题与世博会紧密结合,设计了“老洋房与世同行”的活动主题,动员同学们人人争做世博小导游,向中外朋友、社区居民介绍武康路的老洋房,大队部还结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组织同学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世博灯笼、低碳的机器人、环保车和世博场馆等,一个个惟妙惟肖……。当同学们的思维还在世小世博街中留恋徜徉时,热热闹闹的老洋房游园会又鸣响了开场锣: “滚铁环”、“夹弹子”、“贴鼻子”、“吹鸡毛”等一个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老房子游戏,又将“老洋房与老上海”结合在了一起,给“老洋房“赋予了新的色彩。
3、在活动后,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开放性评价
在探踪老洋房的活动中,少先队员是活动的主体,如何更好地提高少先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主合作勇于探究的作用,学校大队部结合雏鹰争章机制发动队员从征集章名、活动策划、活动参与、争章夺冠,分层次,一步步引领队员积极参与。大队部通过征集设计了合作章、视野开阔章、艺能章、探究章等,并分年级设计夺章目标,既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后的效果与启示
通过活动,学生对老洋房的知晓度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感与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当学生走在武康路上,他们身边的老洋房已不再陌生,他们能指出哪里是张乐平的故居,哪里是巴金故居,他们所了解的不仅仅是老洋房的外部特征,更是洋房里的故事。他们为洋房里的音乐着迷,被洋房里人物故事所吸引,他们体会到的是老洋房文化给自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已逐渐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随着老洋房探究的深入,学校涌现了一批学生的自创的作品,如舞蹈《英雄的赞歌》、课本剧《宋奶奶的成长故事》、诗朗诵《我的梦想我的歌》等,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上海近代人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通过活动,教师的育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育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老洋房”这一教育资源已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之中。班主任将学校自编的富有童趣的校本教材《老洋房探踪》学生读本引入班会和午会课,在组织教学时以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童趣化,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探究的热情。任课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利用老洋房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老师们纷纷感到,老洋房这一活动的开展,为老师和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
同
我们学校的文教结合实践探索之路还刚刚起步,虽然做了些尝试,取得了点成效,但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和改进,还望得到各位领导的谅解和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