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2A Module 4 Unit 2 In the forest 教学反思
瞿卫芬
本学期,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我们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究课,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评价方式的有效性。自2013年9月以来,我们教研组一直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着英语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课题研究,也正是通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和研究,我们对区本“任务链式小学英语课程实施体系”比较熟悉的,能按照区里的要求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任务链式的、相对形式内容较为统一的各年级主体教案设计,此次研究课,就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对校本化的内容进行二次修改。
一、教学整体设计说明及反思
我上的是牛津英语2A Module 4 Unit 2 In the forest第二课时的句型教学课。我对In the forest这一课进行的教学整体设计,将这一单元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话题为“In the forest”,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动物及他们喜爱的食物单词来进行小动物扮演,并让同学猜一猜什么动物;而第二课时则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一个动物的外貌及食物习性进行介绍(具体方案见下表)
Period & Sub-topic |
Period 1 In the forest |
Period 2 My friends in the forest |
Sub-task |
To make a riddle “Who am I?” |
To make an introducationa about the appearances and preference of animals. |
Sub-learning objectives |
1. To use nouns to identify animals. e.g. fox, hippo 2. To use the key patterns to express one’s preference. e.g. I’m a fox. I like meat. |
1. To use the key patterns to describe what animals like to eat. Look at the fox. It likes meat. 2. To pronounce and write the letters. |
Core contents |
Words: fox, hippo, meat, grass Patters: Look at me. I’m … I can … I like … |
Patters: Look at the animals. It’s… It’s … It can … It likes… |
Discourse predicting |
Speaking: S1: Look at me. I’m orange. I’m small and thin. I can run. I like meat. Who am I? S2: You’re a fox. S1:Yes, I’m a fox. |
Speaking: Look at the fox. (It’s orange.) (It’s small and thin.) (It can run.) It likes meat. It is my friend. |
Materials |
SB: Look and learn , Say and act ,Listen and enjoy WB: A, C |
SB: Look and say , Learn the letters WB: B, D, Task |
两课时均有句型教学,但第一课时沿用旧句型,用‘I am…’,“I can…”,”I like…”来带动新单词的学习,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进行教学,因此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小动物们在森林中玩耍的语境,用低年级孩子富有的童真和童心开展教学,通过扮演和猜谜的方式灵活使用语言。
此次进行研究的句型教学,我就放在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能用第三人称对某一动物的食物喜好进行描述,在初次处理教材的时候,我把教学内容复杂化了,由于常年教中高年级英语,而恰恰一般现在时是高年级学生在语法关上的弱项,因此我不自觉得将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搬上了备课稿上,试问二年级的孩子如何消化得了时态上的难点,经过反复推敲课程标准,又进过教研员施老师的指导,我把教材内容重新定位到二年级上,二年级孩子的学习重点是背默词汇并能识读句子,而句子并非他们的学习重点,这样一来,教材内容便容易处理多了,我把整堂课的主体设计分为三段式教学,第一段通过看图听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动物的习性,锻炼学生听并能跟着仿说的能力,对于语段有一个初步感知;第二段进行句型教学,主要通过一句叠加一句的方式呈现,让孩子能从说一句话到说上三四句关于动物的描述语句,重点处理Look at the fox 中的the fox以及It likes meat中的It likes,让学生通过跟读,仿说,配对等练习对动物们喜爱的食物进行关联,从而能准确表达出来,至于It likes 中的动词s,学生能准确表达不遗漏即可。第三段进行二次听语段,并能跟着仿说,第二次仿说学生明显熟练准确许多,在此基础上学生能选一种喜爱的动物进行介绍,与此同时我在这里设计了话题难度分层,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不一样的语段进行输出,由于这样的主体设计是符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因此,课堂反馈比较好。通过这样的教材处理,学生在语用与语感、理解与表达上均有所提升。
二、课堂评价方式的反思
此次教学研究课的另一重点是低年级课堂评价方式。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平时我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评价方式的研究了解到,针对新课程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许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而本课教学课中,我也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了评价,在新课预热阶段,我通过唱英语歌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并给予他们一个点头和微笑来作为评价的方式,孩子们受到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程中来,给了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句型学习过程中,由于需要跟读仿说,对于难度系数不高的教学活动,我主要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价,例如有一个教学活动,我将动物卡片传给每一小组的排头同学,说清指令之后,要求同学们向后面的同学传卡片并进行句型操练,最终完成任务活动,由于学生们受到比赛的激励会显得比较兴奋,因此我把对小组完成的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们都比较好得完成了此项活动,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活动输出阶段,我对输出任务进行分层设计,对于不同基础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难易度的语段进行描述,这一活动设计又恰恰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是整一课时的主要话语输出内容,相对有一定的难度。而事实上通过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能选择某一动物进行5-6句话的描述,表示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全班以竖大拇指的方式向这一同学表示祝贺;而相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基本也能用3-4句话进行动物描述,全班同学则用更响亮的方式对他进行“Very good”并竖大拇指的鼓励,这种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地激励。
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其学习行为。”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教师需要每天用心灵去呵护这片“土壤”,我会继续前行!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