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共同的追求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1-06-07

共同的追求

——世界小学语文学科推进工作小结

我们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环境优美的小型学校。虽具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本地生源逐年下降,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学前教育启蒙、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等均不尽如人意,在语文学习方面显现出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的差距。现有十名专职语文教师,均有十五年以上教龄,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职业追求有所倦怠。三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切实可行、讲求实效”为原则,着力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以“语文学习中学习表的设计”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以“师德责任”为主题,引导教师与职业素养对话。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对我们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就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学科建设之初,我们就以“读书”为中心,引导语文教师走进阅读、亲近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收获。我们以“问题式”读书来促进语文教师的深入阅读。比如:以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我们给每个教师发放了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笔记本,并为大家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要求每月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难忘的三个小故事,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围绕一点展开,写写读后的感受。从而站在教师的角度解决“怎样读懂孩子?”“怎样爱孩子?”的问题。此后《教师人文读本》、《365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等一本本书放到了语文教师的案头,一本本读书札记密密麻麻,写满了语文教师的读书感受。校长室、教导处更是通过一次次批阅的机会与教师们笔谈,当一本本书摘、一篇篇札记诞生后,我们还精心组织论坛,不仅对作者的简历及序言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进行梳理,还对书本中的核心问题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次基本功的锻炼,也是一次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样一来,老师们从内心感受到了一种对阅读的“重视”,唤醒他们内心对“读书”的需求。正逢学校恢复校名,在一系列追寻往昔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追求、新的思考,也逐渐形成了共识——提高自身素养,提升学校语文教学水平,开始成为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二、以“专家指导”为契机,引导教师与自我对话

我们深知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发展很难上升到一定高度。学校先后邀请了区教研员、学科专家来校指导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区教研员的多次的听课及跟踪听课,使上课的教师收获很大,这些活动我们要求语文大组组织全体教师全程参与,更鼓励教师积极思考,与专家对话,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提出困惑、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家真正在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上有所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适度的压力对推动教师的自我研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导处带领语文教师建立起自己的“教师成长档案”,把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思考、收获记录下来,鞭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

比如我校有一名从外区新调入的教师,对她个人来说,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要想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邀请教研员先后四次对她进行跟踪听课,对她低年级的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的把握作了具体的指导,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位老师的汉语拼音的教学更注重策略了,能够将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互为渗透,有机整合,以及创设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现在,这位教师不仅适应了我区语文教学的节奏和风格,其个人对自身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正在区特级教师景洪春的语文研习班进一步学习。

就这样,我们的教师从“怕专家听课”到“争取专家听课”对自己专业的提高有了新的要求,专家指导团的老师们也对学校语文大组呈现出的积极研讨的氛围,对老师们认真备课上课的劲头屡屡肯定。三年了,大家以“专家指导”为契机,不断进行自我对话,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有了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提供了保证。

 

三、以“学习表设计”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与课堂对话

语文的学科建设只有触及到课堂的细节时,才会对质量产生真正的推动,也只有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带来教学效益的切实提高。于是我们将《立足于语文课堂的学习表的设计》作为语文大组的研究课题,作为推动教师的、学生“学”的突破口,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表”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所设计的配套练习。一份完整的学习表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预习、学习、复习,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充分重视,用恰当的作业推动学生的“学”,保证教师的检查,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1、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设计“学习表”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一份“学习表的诞生,要求教师先与文本对话,只有教师沉下心读懂教材,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学习表”,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习表”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提高对课文提问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是一定要花时间花精力的。特别从这个学年开始,我们结合区“文本细读”的教研重点,要求教师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学习表。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案,设计学习表。这样的练习对课堂教学是否必要?在教学的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有精心的设计。教师有了这样一个设计学习表的任务,无形当中也是一种促进,使他对教材更深入的解读,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有时教师甚至在学习表的设计过程中发现教案设计当中的问题,随之进行修改,于是呈现在课堂上的内容也就相对成熟,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说“学习表”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学校教导处也将学习表设计列入备课检查、学校月考的项目之中,对教师的积极性作进一步推动。

 

2、提高钻研实效,促进课堂教学

有了“学习表”这样一个任务,对语文教研活动也是一种促进。我们的研究课、课后反思都围绕“学习表”而展开,大家集思广益,对课堂细节推敲琢磨,听课评课,人人建言献策,并且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至今每个教师手里都积累了多篇有关“学习表”的随笔反思,五年级季芳怡老师的《依托学习表,提高课堂实效性》一文已经在今年第四期的《徐汇教育》上发表。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习表”的使用确实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促使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学习表”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形当中也在给予学生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期望以此帮助教师养成认真钻研教材,设计适切的教学方法的严谨态度,期望以此帮助学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那时,甚至可以自主设计“学习表”,来进行课文的自学,那么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四、以课程设置为手段,促进学生习惯

   写字在语文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却容易被忽视,此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学习浮躁,静心阅读的能力相当欠缺,单纯的提醒并不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试图通过设置“校本写字课”来改变现状。我们在每天中午统一安排了15分钟的写字时间,由语文组统一挑选了字帖、再辅以优美的古筝音乐,我们的校本写字课就这样开始了。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在实践当中对写字课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时间上将每天一次调整为一周两次;安排上由学生单纯练习改为教师指导点评穿插其间。此外我们还专门设计布置了一间书法教室,在四、五年级增设软笔书法的写字练习。通过定时定人的写字课、不定时不定期的写字展示、写字比赛,促进了学生的写字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字的水平,今年我校学生通过市写字考级一、二级的人数有所增加,此外长期的习字练习,对学生养成“静心”学习的态度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在今后的努力下有更大提高。

 

在语文学科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向示范性教研组取经,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效果有限,我们必须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建设紧密联系,必须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两年来,在两位教研员的关心指导下,在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负责监督指导、语文大组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提升。我们整个教研组十位语文教师中有三位教师在全区范围内上了公开课,两位教师在学区范围内上了党员示范课,多名学生获得市级征文奖项,全国鲁迅杯作文竞赛优胜,多位教师获得徐汇区读书征文奖、市学生征文指导奖,两位教师获市小语会教学论文评比二、三等奖,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学习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断深化语文的学科推进工作,期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回望语文教学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全组语文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漫漫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进取,我们前进的脚步才会愈加坚定有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