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不动的洋房 生动的课堂——乡土课程交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3-03-11

不动的洋房,生动的课堂

乡土课程——老洋房探踪

徐汇区世界小学      陈丕

 

一、策略:有效地利用区域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我们学校坐落于环境优雅,人文底蕴深厚的武康路,在方圆1.7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拥有近770座各式花园洋房,约占全市洋房数的39%,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这里住过呼风唤雨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笔记忆,许多耳熟能详的艺术家、教授、学者和医生都曾经居住在武康路上。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他的故居就是世界学校的原址;武康路117弄的铁门里曾居住过金融奇才周作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公馆就坐落在武康路401号那一幢典雅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里。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文学大师巴金、金牌导演汤晓丹、昆剧大师俞振飞、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三毛之父张乐平等都曾经居住在武康路上。这些独特的人文环境,让我们意识到了教育的契机,这些老洋房里记载着许多仁人志士的奋斗史,揭示了旧中国这里沦为法租界的屈辱史,但更多的是这些老洋房展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魅力。

二、载体:开设老洋房探踪兴趣课程和开展老洋房节综合实践活动

20099月开始,学校立足于武康路上的老洋房的人事物情,开发了渗透着民族教育的文化特色课程《老洋房探踪》校本课程。通过老洋房探踪兴趣课程的设置和由此延展的覆盖全校学生的丰富且具有实效性的少先队活动来挖掘探踪武康路上的老洋房,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并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海派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老洋房探踪》课程分为“初赏老洋房、认识老洋房、走进老洋房、扮靓老洋房、修缮老洋房”等五个单元,以每周一节的拓展型课程在三至五年级中开展教学活动。第一学期以“漫步武康路,观赏老洋房”为开端,引领学生的视点从学校出发,顺着武康路一线进行蔓延,观赏洋房风姿,了解社区风貌。再通过观赏西方古典建筑和上海老洋房的造型,使同学们知晓西方古典建筑和老洋房的建筑样式特点,最后让学生们以洋房写真画的形式,初步感受建筑艺术的美,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学期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走进”老洋房,通过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深入探究、在了解老洋房的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如搭建洋房模型、我为洋房留个影、揉捏老洋房、拼拼老洋房、修缮老洋房、制作探究小报等形式让同学们产生心灵激荡和情感认同,进而感悟到老洋房建筑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其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科德育的功能,学校将每年的六月份定为“老洋房节”,因为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上海的文化遗产保护日。全校师生围绕“寻访实践、人文探索、情感交流”三个模块,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近身边的洋房、走进身边的历史。每届老洋房节全校师生按照学校德育处制定《不动的洋房、生动的课堂——世界小学综合实践系列活动方案》进行社会考察,召开主题班会,在闭幕式上孩子们以歌舞、小品、朗诵、DV故事、名家说史等各种方式娓娓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武康路和老洋房。随着老洋房的探究的深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学生自创的作品,如根据巴金作品《团圆》为蓝本的影片《英雄儿女》,自编的舞蹈“英雄的赞歌”、根据三毛之父张乐平的代表作自编的小品“我和三毛比童年”、以丁香花园李鸿章为背景设计了人物访谈“小谢说事”,还有课本剧“宋奶奶的成长故事”、“老洋房里迎世博”英语小品、“老洋房里的PARTY”等,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老洋房”这一看似深奥的内容演绎得淋漓精致,表达着对老洋房的人事物情以及上海近代人文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效果: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共同的成长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老洋房节活动,学生对老洋房的知晓度逐步提高,人文情感与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当学生走在武康路上,他们身边的老洋房已不再陌生,他们所了解的不仅仅是老洋房的外部特征,更是洋房里的故事。他们为洋房里的音乐着迷,被洋房里人物故事所吸引,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已逐渐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分享团队意识、勇于表达的自信心有所增强。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老洋房探踪——学生读本”的推广和利用,不仅作为孩子们茶余饭后的读本,班主任老师还将其引入了班会和午会课。除此以外,老师们将老洋房资源积极地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与基础性课程的相结合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美术课上,同学们端上了小板凳,在绿树环绕的树荫下,对着造型独特的老洋房画出它美妙的身姿;语文课上,在巴金散文“繁星”优美的语句中,同学们欣赏到那缀满繁星的夜空的美,感受着文学大师独特的魅力;自然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搭建了老洋房建筑……。通过实践,老师们充分认识到:我们只有聚焦学生,发展教师,才能让课程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渗透,使他们感觉到校本课程给予的自由和欢乐,才能真正做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

2012-11-1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