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表 (卜晓维)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01-17

上海世界小学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表

姓名

卜晓维

性别

出生年月

1984.2

参加工作年月

2006.9

最后毕业院校

上海师范大学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及评到该职称的年月

小高

2014.12

任教学科及年限

数学

10

政治面貌

党员

 

 

 

获奖

情况

2015.9     校明星教师

2014       区骏马奖提名

2014       区探究型课程“新苗杯”二等奖

2013.12    校第四届“焯铿杯”教学评比骏马奖一等奖

2012.12    校第三届“焯铿杯”教学评比骏马奖一等奖

 

公开课情况

2012.12.25    数学教学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010.12.05    拓展教学展示《我们去喝咖啡吧》

2013.06.08    拓展教学展示《纸杯花》

 

 

 

近年来教育教学水平的论文或经验

(字数2000字以内)

教学论文《浅谈对学生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兴趣的培养》 附件 1

教学论文《浅谈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附件2

教育论文《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与建设》 附件3

 

申报

学科

拓展、探究

评审组意见

 

 

 

附件1

浅谈对学生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兴趣的培养

 

世界小学  卜晓维

 

摘要: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推进文化类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课内教学方式与课外活动模式的研究,分析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关键词:法国文化  学习兴趣

一、研究背景

1、地域优势

   我校坐落于曾经是法租界区域的武康路,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历史文化都深受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文化的影响。自从2011年6月11日起,武康路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尤其是不少法国人抱着历史情怀落户于此,学校周边有了不少专门面向的外籍子女的幼稚园、艺术学校等以及一些富有法国情调的店铺。

2、文化传承

   我校的前身是世界社创办的世界学校,学校创办人之一的李石曾先生为中国留法第一人,当时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留法预备生,并与中法大学和日内瓦世界学校均有联带关系。当时学校开设了除汉语、英语外的第三门语言课程法语,也为培养留法预备生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3、研究驱动

   为了继承我校悠久的历史,有效落实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学校自恢复校名后开始试行欢乐法语课的推进,使学生能了解一些关于法语区域的文化,开阔眼界,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等,以达成我校视野宽阔、开朗合群、情趣高雅、体魄强健、知书达礼”的培养目标。但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此类文化类的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并不十分感兴趣,成为了推进课程中一大瓶颈,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对学生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兴趣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实施

(一)  改变课内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1、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法国文化课程推进初期,我们全校老师在没有任何已有经验和教学参考的情况下开始摸索这门课程授课内容的选定。我们大多选择了来源于书籍和网络中关于法语区域国家一些基本的概况、建筑、绘画、音乐等相关知识,这是我们本以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无法接受这些较为枯燥学习内容,因此我们成立了此项课程的研究组,以搜、论、改、教的模式找寻教学内容,也请来了教研员老师从专业角度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更是设计了调查问卷,试图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不断的教与学、研与改,反复研讨与推进之后我们按学生年级划分为了低年级与高年级,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低年级设计的教学内容为《法国知多少》《法国美食》《法国服饰》《儿童文学》以及《同伴生活》,高年级则设计了《体坛风云》《名画欣赏》《法国建筑》《法国音乐》《法国电影》这些板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又将这些内容再划分为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螺旋式上升。

比如同为法国美食板块,二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为早餐、午餐、晚餐、甜点,而到了三年级同为美食板块学习的内容则面包、奶酪、葡萄酒、咖啡文化。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将法国文化的特点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的拓展探究能力

   在第一轮的教学实施中,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缺失,我们大多以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发现学生兴趣淡薄、对学过的知识听过即过,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期望。因此我们推翻所有的教学设计,重头来过,通过教研组的力量,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教学方式上的单一性我们进行了逐课讨论,集思广益,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方式模式。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想出了《导航仪》《千里眼》《八音盒》《拓展园》《E链接》等10个模块,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法式早餐这一课,导航仪板块中我们给学生出示了食物金字塔的图片,在千里眼板块中又给出了西方早餐的实物图,在八音盒板块中以问题为学习支架,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发现西方早餐与我们平时早餐中的不同。比起之前直接告诉他们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高年级法国名画欣赏这一内容,欣赏名画对小学生而言较有难度,大多学生都不愿坐在课堂中听老师娓娓道来名画的故事。所以我们打破这一模式,在E链接板块中设计了让学生用丙烯原料作画,体验油画的作画过程,有了如此好玩的教学方式,怎有学生再耐得住淡薄之心,不欢乐地投入学习中呢。

(二)改善课外活动模式,保持学生的兴趣

      再好玩的课也只有35分钟,每周一节课的学习拉长了学习的节奏,使得一些学习内容变得零散,久而久之,学习和遗忘之间打起了持久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学习的疲倦感。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持久性,学校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外活动模式进行了改善。

1、引进校外援助,掀起学习风暴

   在教育局的支持与帮助下,引进了专业的法语教师与击剑队,再一次引起学生们学习风暴。

   之前的法国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文化层面,虽有老师对一部分学生法语语言的训练,但是由于专业能力的缺乏,较难进行全面推进。因此专业法语老师的引进使得我们校高年级学生都有了学习法语的机会,外教老师与语言老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开阔眼界、锻炼胆量的同时也对法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学校又引进了击剑队的训练,使得法国传统经典体育运动项目从遥远的书本来到了学生的身边,每一次孩子们看校队展示比赛时的热情就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走出学校区域,走近文化领域

   为了让学生们更走近法国文化,学校想方设法地创造考察机会,与爱菊小学法语班和加拿大领事馆取得了联系,走出校园,体验不同的西方文化。在低年级同伴生活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走进了法语班,与那的孩子一同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一同玩了法式小游戏。在参观以法语为交流语言的加拿大领事馆时,孩子们十分的兴奋,自己事先准备了很多感兴趣的小问题,希望通过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更产生了想去当地看一看走一走的愿望。

3、开设校文化节,增强文化体验

   通过每学期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因此决定开设了“法国文化节”作为文化教学的推进点。目前为止举行的几届文化节都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拥戴,假面舞会、变型时装秀、美食大体验以音乐、时装、美食为主题的活动开展,让学生们在玩中学,游戏活动的关卡模式又帮助让他们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运用了起来,赠强了文化的体验性,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之后我们还将设计不同的主题推进校文化节的开展。

三、实施成效

4年多的时间,在摸索、改进、探索、再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对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模式,并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问卷中“是否对法国文化感兴趣”这一项调查,从初期15.2%的数据到现在的77.8%,有了明显的增长,但也显示了仍有22%的学生兴趣有待我们激发,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仍需进一步的思考。而对法语区域文学、音乐、建筑、服饰、美食、电影、绘画等内容的知识了解的调查中我们也可看出,兴趣的增长对学习目标完成度的有利促进。如下表所示:

 

 

 

 

 

 

 

 

 

 

四、研究的一些思考

   我们的研究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较多的思考,但是对于评价仍旧需要再多一定思考。根据学情的发展,及时更新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以评价为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也能激励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在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书目:

1、《法国:文化震撼之旅》――(美)泰勒著;唐洪磊,唐洪菊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课程·教材·教法》2001(4)

 

 

 

 

 

 

 

 

 

 

 

 

 

 

 

 

 

 

 

 

 

 

 

 

 

 

 

 

 

 

 

 

 

附件2

浅谈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世界小学    卜晓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成功的设置了一个支点。它将所有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数学活动就是支撑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数学活动的进行又是学生借助学具发挥潜力,创造性展示的过程。所以,学具的多维度使用是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数与形的认识较为困难,因此借用学具的使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前的教学比较注意直观的演示,而不太重视学具的操作。学生通过看、听得到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产生对知识的印象,但是这样的学习较为浅层次,枯燥而无趣。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抽象问题还能得到实质的感知,对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比如数板与小圆片、钟面模型、立体图形积木块、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等。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

例如一年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分类时用到的彩色图形片,如果光是在书本上圈圈画画,不但非常的枯燥,也养成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但是使用彩色图形片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反复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可以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比如大小、颜色、形状。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提高了课堂35分钟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4、运用学具,建立对数的认识与感知

如果要问一个孩子10个苹果有多少,也许他能比划出,但是如果问他100是多少,恐怕很少有孩子能够准确的形容出来。在低年级学生对数的认识时,很难对一个数的大小有准确的感知。

比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千以内的数时,由于1000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现的并不多,很难让学生理解1000有多少。我们可以用到板、条、块积木块,用过叠加与累计引导学生发现1000是与100大的多的数。也可以让学生数一数1000颗黄豆,看一看比一比1000A4纸,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具体的感知。

5、运用学具,帮助学生掌握数理。

现在的教学已经不再强调机械化的训练与结果,而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计算规则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的将知识进行迁移。

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对于7+9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在数板上先摆出7,再想办法添上9个小圆片。大部分学生很自然的先把7那一行空余的3个小圆片填满,然后把剩下的6个小圆片继续添加。根据这个过程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分步计算:7+3=10,10+6=16,通过小圆片的摆放很容易渗透凑整这里数学思想。借助小圆片的摆放,学生自然而后会计算这样的进位加法,同样退位减法也是一样。如果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就已经学会用小圆片排放、理解凑整这一数学思想,那他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自然也会想到凑整这一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学习数位更多的计算。在平行班中做过这样的测试,在1分钟完成2020以内加减法计算,使用过小圆片进行摆放的学生的速度与正确率远高于没有使用的,甚至遇到17+4这一类题目,使用小圆片的学生中70%都能进行计算。

6、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物体的特征

在一二年级数学数中,有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较易掌握平面图形的认知,但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困难。

比如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模型,学生自然而然能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有了直观感受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抓住这些特征。

      个小球,缺        根小棒

    又如在解答此题时可以借助立体图形模型小球与小棒,通过搭建让学生自主探究图形的结构。

同样在平行班中进行测试,A班用搭建好的学具让学生看一看、以及练习的训练,完成教学共花2课时,大约20%学生仍旧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与运用存在;B班让学将学具带回家中,先进行搭建操作,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训练,完成教学共花1课时,大约有7%的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运用存在一些困难。从而可见,小球与小棒的搭建提高了学生对几何的认识的有效性,更牢固的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

学具操作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学具操作中,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大量感性材料,找出有规律的现象,学会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要灵活运用学具的使用。

 知识的理解离不开感性的认识,学生理解新知必须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借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括出某些规律。在理解新知中运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不同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愉悦地学习。

创造性操作。所谓创造性操作是指操作的方法并不唯一,但结果相同的操作。这也就是说学生的操作不受思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内部心理的智力活动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能力。 比如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借助人民币样张帮助学生解决10元可以换成几张5元?几张1元?几个1角?此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验证性操作。所谓验证性操作是指学生用学具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的操作。学生所提出的假设,实质上是一种猜想,而鼓励学生猜想是当今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认识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利用小棒搭建不同的三角形,比较特征角的大小,验证三角形的定义。

应用性操作。所谓应用性操作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的操作。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要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还应当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钟面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拨一拨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感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60分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经过分析和思考,形成准确的表象,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探究规律。

 

  

 

 

 

 

 

 

 

 

 

 

 

 

 

 

 

附件3

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与建设

世界小学  卜晓维

 

摘要:凝聚力是班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同样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团结信仰的形成途径。提高班级凝聚力不仅对学生的教育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更是对他们的未来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提高班级凝聚力对班级班风的形成、班级管理的推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  凝聚力  团结  建设

 

 

三、班级凝聚力的在班级班风建设中的重要性

班级是小学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与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班级风貌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推动作用。而班级凝聚力是建设一个优秀集体的重要途径,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具有较强的向心力,班级学生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班级荣誉在学生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都对学生的教育有效性起着推动的作用。

 

四、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建议

3、温馨环境氛围的营造

   班级凝聚力的体现可以从班级环境中看出,一个脏乱差的班级环境反映出了学生各项习惯位良好的养成,而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也可看出班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体现,同样温馨的班级环境和氛围也对班级凝聚力产生着推动作用。班级版面的布置、活动区域的维护,这些任务的驱动与岗位的设置能时刻提醒学生,自己才是班级的主要组成。比如孩子们带来布置植物角的绿色植物或小动物,引起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有照顾的义务,孩子们自告奋勇地参与到护绿值日活动,在这过程中形成了合作的氛围。又如班级日志的管理与撰写,让每一个孩子都做一回有心人去主动观察关心班级里发生的一切。

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必定是由良好的班级凝聚力作为基础,而温馨的班级环境氛围的营造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体验的过程中,促使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

   教师在班级凝聚力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推进班级凝聚力的建设。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老师镜子,很多孩子在还没有正确行为判断能力之前就已经对老师的行为开始了模仿,所以教师的行为表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形成。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教会学生同样以亲切的方式对待同学,身体力行的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学生应该怎么对待班级同学。可是若是一个严厉却无信用的老师,又怎能把单一的学生个体捏合在一起。

    教师在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不仅起到榜样的作用,更是班级集体的黏合剂。在处理班级事务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以团结的力量作为班级目标灌输给孩子们,同时教师处理问题的技巧使得学生们在解决之间问题的同时也明白了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

3、班级干部的培养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除了教师在班级中的榜样作用,班干部也是学生心中重要的学习方向,所以一群能力强,威信高、学习好、懂方法的班级干部在凝聚力的建设中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能力强的孩子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给予帮助和接受帮助的互动过程中,孩子变得更为亲密。孩子之间不加任何添加的情感交流,使得他们建立起了信任感,正是因为信任感的存在,班级凝聚力才得以加固。

4、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活动

   设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及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比如班级积分制度,以为班级做贡献为目标,每个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建设班级,如主动帮助他人,关心班级环境等都可以得到积分,在累积积分的同时学生会做一个有心人,更懂得关心他人和集体。对于一些原本对班级意识较为薄弱的孩子,在同伴累计积分持续上升的激励下,也会有一定的改变。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样也给学生以个交流、展现、体验的平台,在分享的同时孩子们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班级凝聚力对学生未来的影响作用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逐渐形成自我,初步踏入集体社会的阶段,班级凝聚力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同样也作用着他们的未来。

(三)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中,合作意识相当的重要。有效的沟通,任务的分配都是以后学生需要具备的,在凝聚力的培养过程中,他们从小就得以培养。

(四)责任意识的培养

具有较强凝聚意识的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组织,并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

 

 

参考文献:

1、《第56号教室的奇迹》

2、《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