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2018(一)世界小学英语教研组研究课小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12-21

   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以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书的学习为引领,围绕“关注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这一主题展开了教学研究课。本次的研究课共有五节,分别是瞿卫芬老师执教的1AM3U3 At the snack bar, 李娜老师和丁禧老师执教的3A M4U1 Insects 第一课时Interesting insects,和第二课时An insect party, 吴肖静老师和严雯老师执教的5AM4U1 Water第一课时Tea culture,和第二课时How does the Yangtze River run?。每位老师都在课前做了精心地准备,从研读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到分析教材教法,从分析学生学期到制定单元目标,直至形成课时目标,目标制定所要求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完整而清晰地在课堂中得以呈现。在下面我就这次研究课的收获做一个小结:

一、学习单元指南,规范教学设计流程

在准备阶段,我们教研组先是集体学习了《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书中的第四章节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内容,了解了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流程图,明确了应该如何基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活动目标、制定评价方案和设计活动过程。并且通过学习指南中关于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两个案例,我们大致了解了单元学习活动属性表该如何进行填写。有了前期理论学习的保障,随后我们就开始了组的实践,我们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对牛津英语Module4 Unit 1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单元整体设计,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到活动目标到评价方案和活动过程,整个过程都按照这张流程图来操作,最后我们完成了1AM3U3, 3A和5AM4U1的单元学习活动属性表。通过这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我们组内的每位老师都明确一堂课从目标制定到活动设计的整个流程,有利于今后老师自己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二、关注语境创设,推进语言教学过程

朱浦老师常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最大的困难是缺少语境。语境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应用的具体场景,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习外语对环境的需要。本次研究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们都能通过语境的创设来带动语言的教学,在以往的研究课中虽然我们也会进行语境创设,但是往往语境不完整或有些牵强,而这次老师们纷纷在语境创设上下足了功夫。例如在丁禧老师执教的An insect party这一堂课中,在While-task部分丁老师创设了一个叫Morris的毛毛虫要去参加昆虫派对在路上遇见了不同的昆虫这样一个语境。学生跟随Morris先后遇见了蝴蝶、七星瓢虫、蜜蜂和蚂蚁,在它们的对话中逐一学习了昆虫不同的身体部位four wings, two feelers, six legs。而在Post-task中丁老师继续使用这个语境让学生们先是扮演了参加派对的小昆虫,随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介绍。丁老师通过这样一个带有趣味的语境创设带领学生完成了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丁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严雯老师执教的How does the Yangtze River run这一课中,严老师创设了招募长江博物馆小小志愿者的语境,学生需要在完成四个小任务后才能最终成为小志愿者:Watch the report, learn the report, make the report, give the report,学生们在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学习如何来进行长江流程的介绍,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步骤清晰。可以说语境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和能量。

三、聚焦活动任务,促进学生语言学习

牛津英语采用的是Task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采用逆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会先设计课堂的输出话语,输出话语也就是学生在课堂最后所要说的内容,随后再设计输入话语。在这次的研究课中,老师们都能根据单元活动属性表中的课时目标来设定活动目标,输出活动的设计和目标的匹配度相当高,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只有通过长期这样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吴肖静老师在她Tea culture这堂课中输出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从绿茶,花茶,果茶,奶茶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茶说一说泡茶的过程并写下来和同伴进行交流,这和她在While task中学习Grandma是如何来泡绿茶的话语结构是一致的,老师借助输入话语和输出话语的一致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同样的在李娜老师所上的Interesting insects这堂课上,她设计的输出活动是Make a dialogue about your favourite insect,她在While task部分采用了叠加式的教学方式逐步教授了3个问答句,从What is it?到What colour is it?再到What can it do?,语言推进过程比较清晰,具有一定的梯度,帮助学生建构了话语体系,最终学生能顺利完成输出任务。

四、重视活动评价,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在这一次的研究课中老师们还能积极关注评价,把评价真正地融入教学过程,除了课堂上即时的激励性的评价用语,在最后的输出中老师们都设计了活动评价表,从兴趣、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方面对学生最后的语言输出任务进行了评价。低年级和中高年级老师在评价表的设计上也略有差异,低年级老师较多地是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中高年级的老师则更多地关注学业成果的达成。例如在瞿卫芬老师的这堂一年级的课上,她的输出活动设计为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在面包店中购物的对话,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她设计了这样一张评价表,从认真看,专注听,大声说和大方演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进行评价。又如在丁禧老师设计的这张评价表中,评价维度分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分为两项:1.画一个自己的昆虫朋友2.介绍自己的昆虫朋友,学生通过这张评价表首先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输出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是哪些,其次也可以通过评价表的评价标准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又如在严雯老师设计的这张五年级的评价表中,为了检测学生在介绍长江流程的汇报中的达成度,她从准确、流利和情感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评价,评价表的设计和输出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评促学的目的。

   虽然这次的研究课中有不少闪亮点,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20分钟之后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老师应该如何来抓住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在活动的设计上是否可以再趣味一些? 三年级的重点是句子,老师们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关注一些句子的书写和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规范地书写句子。五年级的学生往往在语言的输出上不够丰富,老师是否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拓展一些语篇,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让学生最终能做到有言有语。

   每次的研究课从准备到实践都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研的路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大地提升空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