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朗的下午,学校的教室里 ,一个小男孩正在纸上写着字:“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唉!这该怎么写呀?“小男孩皱着眉头,正想着什么。他叫李涵,是个小学生,还是一位兴趣小组的组长,此时他正在写小组报告。可他却一点儿头绪也没有。放学铃声响了,他耷拉着头回到家,坐在学习桌前,翻阅着关于古诗词的书籍。一首又一首,一句又一句,他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渐渐地,他的头脑有些困了,眼皮也渐渐地沉了……
李涵再一睁眼,周围是一片白色,只有一个光点,好像在对他说着什么。
“你……是谁?“
“我是这本书中的精灵,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快跟我来吧,孩子。”那个光点说道
一道金光闪过,白色的虚无变幻了一道城墙,周围杂草丛生。
“这是哪里呀?“李涵摸着头思索道。
“这里,就是唐朝的长安城。“精灵化作了一位老人,捋着胡子说道。
李涵注意到了城墙上有块牌匾,上书“长安“二字,只是牌匾破败不堪,好像被火烧过,还被藤蔓覆盖了大半。环顾四周,一派春日气象。然而本应生机勃勃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反倒杂草丛生。“这还是那个繁华的大唐都城长安吗?”李涵也问出了心中疑惑。
“现在正值安史之乱,叛军攻占了长安,他们不仅掠夺百姓,还放火烧城。“
本应是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却到处都是一片凄惨破败。
老人缓缓吟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李涵知道,这是诗人杜甫的《春望》,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金光又是一闪,他们又来到一座楼台,雨霁,一人正凭栏而立。只见那人朝天空长叹一声,吟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声音中难掩悲愤。
李涵不禁问道:“这首词是《满江红》,那个人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吧?”
“是的,”老人望着天说道,他的心情似乎和岳飞一样悲愤,“这时的大宋,中原已经被金人侵占。他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他又长啸一声,言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心中的悲愤转为了满腔的期望。
“当时的朝廷并没有采纳岳飞抗金的谏议,他的满腔热血也无处施展。”
李涵沉默不语,他的心里有一种压抑的愤懑。
书中的精灵带李涵继续游历了许多古诗词中的世界,他们来到了陆游的病榻前,看到他写下了《示儿》这首绝笔诗。诗人陆游临终的无限遗憾,对于收复失地的期望,对于国家热烈真挚的爱深深感染着李涵;他们又来到了黄沙漫天,羌笛声声的边塞,听王昌龄吟诵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原来,中国的古诗词是这么的有情怀、有魅力。”李涵由衷地感叹道。
“我想,你应该知道你想要的答案了。”老人慢慢变得模糊直到成为了一个远处的光点。
接着,李涵一阵失重感,仿佛要掉出这个世界。再次醒来,他正趴在书桌上,看着书上的口水,他却会心一笑。看来,他知道那篇报告应该怎么写了。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饱含了人们的家国情怀,从汉代冠军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国家的境地不同,诗人的处境也不同,不变的是他们的家国情怀,并且人们世代传颂。它是杜甫的《春望》、是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陆游的《示儿》、也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家国情怀对于一个民族,就像是钉子与木头、砖石与堡垒般,他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即使前进的路途中有浓雾,它也是指引人们向前的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