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小知识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4-01-13

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小知识

冬春季节由于节令变化,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在户外活动较少,停留于室内的环境增多。由于人体免疫力及呼吸系统抵抗力在冬春季节相对较低。如平时人们不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置衣物,室内空气飞沫中飘荡的各种致病菌极易侵害人体,是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于冬春季节的主要因素,假日、旅游、探亲、访友又增加人群聚集机会,给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在冬春季节一般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二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呼吸道传染病

11、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疾病?

呼吸道传染疾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1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有那些?

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1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那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1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同,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渡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1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那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脑瘤: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平凡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应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1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1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喝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治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的进行预防接种。

2、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发喷嚏、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出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等为主。麻疹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21、传染源

病人为麻疹唯一的传染源。该病传染性强,一般认为出诊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22、(二)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如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直接传播。

23易感人群

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麻疹以小儿多见,6个月至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病人恢复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病人恢复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会第二次感染。

24:临床表现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典型病程可分为三期:

241、前驱期:又称出诊前期,约35日,主要症状又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咽充血及嘶哑、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类似。

242、出诊期:发热34日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4天。皮疹一开始为稀疏但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皮疹增多后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透后变为暗红色。出诊一般先从耳后、发际部开始,渐渐波及前额、面、颈、驱赶、四肢,等到最后手掌、足底出现皮疹时,就算出齐、出透了。

243、恢复期:皮疹顺利出齐后,就开始消退,全身不适及呼吸道症状也逐渐减退,体温渐渐降至正常,咳嗽消失得晚些。皮疹消失顺序与出诊相同,一般在退热后23日全退。皮疹消退后皮肤有糠样脱屑,58日消失,还会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

25 预防措施

251、接种疫苗:预防麻疹最好得方法是注射疫苗。麻疹疫苗属国家计划免疫范畴,接种免费。孩子8个月时接种第一次,免疫力一般可持续46年,以后再接种第二次。

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进行应急接种预防麻疹。在麻疹流行前1个月,通过接种疫苗预防麻疹也是个不错得选择。

252、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诊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253、切断传播途径:常晒被子、衣物、玩具等,常晒太阳,注意开窗通风换气,室内保持清洁。在麻疹流行期间,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26:治疗与护理

一般病人应在家隔离对症治疗至出诊后5天。如出现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等并发症时应住院隔离治疗,可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相应的并发症。

细心的护理是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具体要做到:保持空气流通,室内要温暖,不要让病人着凉,让孩子多喝水,给予其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皮肤、眼、鼻、口、耳的清洁,常用温水擦净鼻子和眼睛保持清洁,有生理盐水漱口,用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膏保护眼睛。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全年与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以14岁以下 年龄、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31、主要症状:感染流脑后初为低热、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体温升高、寒战、头痛、呕吐,皮肤粘膜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等。病情严重时出现剧烈头痛、平凡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预后不良,或可造成后遗症。

32、预防措施:

321、“三晒二开”,杀灭病菌。经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开门通风。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32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在流行季节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另外可以接种A+B群流脑联合疫苗,提高机体对流脑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2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高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治该病扩散、传播。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时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为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515日岁儿童及青少年。通过空气借飞沫传染,常在冬季发生。

41、临床表现

本病前驱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由颌下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腮腺肿大时体温仍高,多为中度发热,持续57天后消退。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42、并发症

主要有: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其他如:心肌炎、肾炎、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听力丧失、泪腺炎、视神经乳头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日内恢复。少数患儿听力丧失为不可逆性。轻度或亚临床型胰腺炎较常见,如不伴有腮腺肿大可误诊为胃肠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亚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偶见腮腺炎后几周内出现糖尿病。

43预防:

431、被动免疫  可给予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效果较好。

432、主动免疫  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活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

433、隔离:患儿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检疫三周。

5、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在气温反复变化的季节,千万不要不把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当回事,要知道这些小问题很容易被细菌光顾,搞不好,一个普通的感冒就可能让你患上鼻烟、鼻窦炎、咽炎、支气管炎、喘哮、肺炎等,以下谈谈预防呼吸道常见呼吸道疾病要注意的日常生活细节。

51、咽喉炎

这是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之疼痛,吞咽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有时全身不适、关节酸痛、头痛、食欲不振,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可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

防治:

511、不要长时间讲话,忌很大声的喊叫

512、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

513、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食物。

51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病菌不易生长。

515、冬笕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

51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2、鼻窦炎

这种病很多时时候是因为大意造成,感冒并发鼻窦炎时的初期症状和感冒的症状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在感冒经历了710天的病程后,如果鼻塞、鼻涕增多和头部沉重等局部症状未减轻,就应当格外留意,这种病的临床症状为,炎症一侧的鼻窦有定时、定位的局部疼痛,和同侧的疼痛,在急性上颌窦炎,疼痛发生于同侧的面颊部,常于上午出现,午后加重。

防治

521、鼻腔局部治疗液很重要,可滴用1%麻黄素滴鼻。

522、感冒时要多喝水,常擤鼻涕。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有三种:一是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压,二是按压一侧鼻翼,擤对侧的鼻涕,三是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

523、建议用热毛巾擦脸,烧热水呼吸蒸汽。

53、中耳炎

感冒期间发觉耳朵疼痛,听力下降、有阻塞感、闷胀感,出现剧烈耳痛、耳鸣。

防治

531、擤鼻方法要正确,可采取捏鼻闭口鼓气法或双手紧压外耳道口然后快速放松,如此反复,可使外耳道内高低压交替出现,改善咽鼓管的通气。

532、时常按压耳屏,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有助内陷鼓膜复位。也可对患耳部进行热敷促进炎症的吸收。

533、洗头、洗澡时应在外耳道口堵上棉球,以防治污水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54、肺炎

如果感冒后高烧不退,还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且有口唇发紫症状,则应疑是为肺炎。

防治

541、注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适当多吃些鲜鱼、肉、蔬菜等。

542、室内要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这两天天气晴朗,可多道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

543、要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增减衣服,宁可穿暖和些也不能受凉,尤其注意脚部保暖。

544、吸烟者要坚决戒烟,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55、气管、支气管炎

当感冒数天后,发烧仍不退,且有浓痰咳出,就应注意细菌的混合感染,初期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多于23日即可缓解。并有刺激性干咳伴少许黏液,偶带血丝,出现浓痰为细菌性感染症象,常伴胸骨后钝痛、胸闷。

防治

551、平时要避免香烟、油烟、粉尘荠各种有害气体的刺激

552、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充分休息,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

55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554、一旦患上支气管炎,在急性期,应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56、哮喘

数哮喘病人在症状出现以前,会有预先征兆。比如头痛、眼鼻发痒、咳嗽、连续打喷嚏、不明原因的胸闷等。哮喘发作时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绝对不能马虎,严重的会危急生命。

防治

561、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刺激。

562、远离花粉、尘土、皮毛、鱼、虾、螃蟹、油漆等。

563、忌酒和过咸食物,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猪肝、大豆等,多吃含维生素AC及钙质食物,如胡萝卜、韭菜、南瓜、大枣、番茄、青椒、青菜、豆腐、芝麻酱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