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09-08-24

 

所谓巴洛克(Baroqu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在宗教和宫廷文化中首先显示出来的一种艺术风格,不仅仅是建筑,其它如绘画、雕塑和音乐等,都有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多变,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宣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它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庄重、对称的特征;

2.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凹凸感,用大量曲线代替直线,使形象产生强烈的扭曲感;

3.巴洛克建筑多繁复的装饰,用许多雕塑和浮雕使建筑产生丰富的运动感;

4.巴洛克建筑用不完整构图代替完整形象,如断山花、重叠山花和巨型曲线等,以突出个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罗马耶稣会教堂                       罗马苏珊娜教堂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罗马圣卡罗教堂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上海文化是海派文化,兼收并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上海能找到好多实例,大部分体现在建筑局部上,整体的则较难找到。如四川路上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外滩的亚细亚大楼、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有利大楼和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等。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外滩亚细亚大楼

            

                      武康路上的巴洛克式民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