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03-20

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语文学科  第五册第八单元

 

 

 

 

 

 

 

 

 

 

 

 

 

 

 

 

 

 

 

 

 

 

 

 

一、学期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运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主认识常用汉字 250 个左右。  

2.会写汉字 250 个,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做到规范、端正, 簿面整洁。

3.学习使用钢笔书写汉字,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阅读:

1.能理解并积累常用词语 298 个。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能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段,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读懂的句子,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了解引号、冒号的一般用法。  

4.能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5.能在阅读中借助相关文本信息,联系生活经验对故事的发展、结果做出预测。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说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8.能背诵教材中指定的课文和段落。

9.能借助图画或注释读懂古诗文的意思,背诵教材中的古诗文,默写指定古诗。

10.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三)口语交际:

1.能记住别人讲话的内容,能有礼貌地回应,并说出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

2.能与别人交流对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看法,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

3.能借助图片和实物向他人介绍自己有意思的经历,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4.能运用了解的交际规则、方法向他人请教问题,寻求帮助。

(四)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围绕一个意思,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

2.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做到格式规范。

3.能写便条等简单的应用文,做到格式规范,内容清楚、完整。

4.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5.完成习作后,能自觉复读,用规范的(改正、增补、删除)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6.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150 至 200 字左右的短文。

二.单元目标

1. 能自主认识 42个生字,读准 4个多音字,会写31个汉字,积累28个词语。

2.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地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

4.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所含的道理。

5.能根据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6.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7.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8.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9. 能救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的向别人请教。

10. 能简单的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说明: 

目标 7 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教学中需重点凸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概括人物的品质,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目标10, 指向本单元的习作能完整地写一件事,能具体描述当时的心情。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此外,目标 2、3“能继续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上一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一个延续,因其与读懂文本内容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在后续的单元教学中不断地巩固、夯实,因此,也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重点学习内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1.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友善”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概括人物的品质,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二是能完整地写一件事,能具体描述当时的心情。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2.单元教材解读

                               《司马光》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掌声》

    《掌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她本以为会被无情地嘲笑,想不到同学们却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前后的变化,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力量。

    全文结构清晰,可以分成“掌声前”“两次掌声”“掌声后”3个部分。本文语言质朴,但看似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掌声前”的英子。“总是”“默默”“早早”等词语,表现了她的安静、孤独、沉默,甚至孤僻,更让读者好奇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与众不同。

    第三自然段写了“两次掌声”的情形。“犹豫”点出了英子内心的斗争,“慢吞吞”体现出英子不情愿但又没有办法的心理状态,“眼圈红红的”尽显英子内心的焦灼、无奈,“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突显了做出决定的艰难。“骤然间”说明这掌声不是有人组织的,而是在同一时刻,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热烈而持久”表明同学们的掌声是真诚的、饱含热情的。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给英子的鼓励。第二次是感动的掌声,除了鼓励,也饱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

赞扬和肯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英子流泪了。显然,英子受到同学的鼓励,倍感温暖。“深深地鞠了一躬”,是英子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英子的表现和第一、二自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自信,给了她勇气,让她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四自然段写了掌声后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第五自然段摘录了英子的来信,说明掌声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转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掌声可以传递关爱、传递尊重,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讲故事的情形,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班级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情感。

《灰雀》

    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问。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带来”等词句中,可以看到一个喜爱灰雀的列宁。从第二自然段中的“找遍”,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以及把灰雀抓回去又放回来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能从中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比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以看出他担心秘密被人发现的紧张;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表明他想用温柔的手段感化男孩;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肯定会放回灰雀。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3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快,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

《手术台就是阵地》

本文讲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本文结构清晰,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事情的起因,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三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只有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配有一张照片:在一座逼仄的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聚精会神地给伤员做手术。手术台一半在庙里,一半在阳光下,半明半暗。从白求恩大夫弯成弓形的身体,忙碌的双手,专注的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坚守住“手术台”这个“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照片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品质提供了凭借。

Ø 学情分析

二年级“默读”要求已经提到“不出声,不指读”,大多数同学在默读时已经能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三年级“默读”要求是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思考。多数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套标记方法,但是还存在的问题是圈画、标记速度较慢,有个别同学无目的地默读。老师要多维度地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这里说的“带着问题”,可以解释为“带着教师给提出的阅读任务”,可以是“带着在阅读中自己没读懂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疑问,还可以是“带着自己在读书时从客观描写产生的‘内在想法、态度是怎样的的疑问’”,更可以可以对“课题”本身产生思考;根据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在此要说明的是,我们要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发,将默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提炼中心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总之,默读,是要带着“理解课文意思”的任务,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来“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习作不仅与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也从习作要求上有所提升,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会根据内容给文章加题目,但能完整地写一件事,并能具体描述当时的心情。是教学中的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表述的事情往往有跳跃,不够连贯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以及前后内容保持连贯。

Ø 实施安排

 

内容

课型

课时

《司马光》

精读

2

《掌声》

精读

2

《灰雀》

精读

2

《手术台就是阵地》

略读

 1

口语交际 请教

语文活动

 1

        那次玩得真高兴

习作指导

 1

当场习作

 1

作文讲评与修改

 1

语文园地

语文活动

2

           总课时

13




 

说明:

 

根据教材的实际安排,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顺序上没有做调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概括人物的品质,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三篇精读后带着一篇略读,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能迁移到略读课文中,关注学生习得和运用的能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要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的要求,适时利用《“荟”阅读》课外读本,在语文活动时间,阅读《“荟”阅读》的单元导读8完成默读要求,并鼓励学生能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课外读本中。

 

Ø 课时教学目标

 

单课目标

课时目标

《司马光》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2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第二课时

1. 巩固生字,会写“登、跌”等5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3.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4. 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掌声》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一课时

1. 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生字,会写“掌声、文静”8个词语。

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 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巩固字词,会写“刚刚、热烈”等8个词语。

2.理解“掌声”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3.能转换人称,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个片段进行复述。

 

 


《灰雀》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或、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诚实”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1.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5个生字,积累“郊外、养病”等4个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它的喜爱,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第二课时

1. 学习课文,能从列宁的语言进一步感受他对灰雀的喜爱,也能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2. 边默读边揣测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 学习书写“谷粒、男孩”等8个词语。


《手术台就是阵地》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口语交际:请教

1.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的向别人请教。

2. 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

3. 请教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会及时追问。

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1. 能简单的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

2.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50—200 字左右的习作。

3. 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4. 能通过相互交流、评析, 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并做相应的修改。

第一课时

1. 能明确童话的特点与习作要求。

2. 能借助提示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口头编写

童话故事。

第二课时

1. 能在一节课完成 150—200

字左右的习作。

2. 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

识。

第三课

1. 能尝试运用掌握到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

2. 能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

 

 

 

 

 

 

 

 

 

课题

24.司马光

类型

精读

课时

2课时

执教者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解题导入解题导入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齐读课题。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发言时的声音和态度。(整堂课均需关注)

 

二、听读感知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过渡: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预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借助拼音字字过目认真读书的情况。

▲课堂交流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的情况。

三、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能做到先想再说,声音响亮。

 

 

 

▲要求划词语,正确提取信息的情况。

 

 

 

▲根据课文和句中语境的含义筛选词语的情况。

 

四、了解内容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

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结果:儿得活。

 

 

 

 

 

 

 

 

▲按要求找词语和句子,提取信息的情况。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

五、咬文嚼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预设: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

例如:“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情况。

 

 

六、走近人物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师: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课题

25.掌声

类型

精读

课时

2课时

执教者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4. 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生字,会写“掌声、文静”8个词语。

5.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1.巩固字词,会写“刚刚、热烈”等8个词语。

2.理解“掌声”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3.能转换人称,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个片段进行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掌声)

▲发言时的声音和态度。(整堂课均需关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2)

        bān     jí  zī shì  tóu   kuànɡ  liè

全 班  残 疾  姿 势 投 向  情 况 热 烈  

shù pǔ  yōu  lián  zhǎnɡ  mò   tuǐ

讲述 普通 忧郁 联欢  掌声  默默 腿脚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势、述、掌”,前鼻音“班、联”,后鼻音“况”,边音“烈、联”。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2)多音字(课件出示3)

    lào        luò        là

  落下了残疾   落叶  丢三落四

    落  枕      降 落   

      diào      tiáo

    刚调来的  空调   调皮

    曲调   声调   风调雨顺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说明: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

▲借助拼音字字过目认真读书的情况。

▲课堂交流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我了解到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能做到先想再说,声音响亮。

 

 

 

▲要求划词语,正确提取信息的情况。

 

 

 

▲根据课文和句中语境的含义筛选词语的情况。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生字田字格课件:掌 班 默 腿 轮投 调 摇 晃 烈 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腿”,“月”形旁表义,该字与人体部位有关,“退”表声,是声旁。“轮、烈”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形近字比较:常—掌  斑—班  没—投

组词扩展:默写 沉默 调动 调换 摇晃 勇气

3.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腿、投、调”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掌、勇、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4.教师重点指导:

“掌”注意写得扁一些,最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勾都压住竖中线,“手”的撇从横中线上起笔。

“勇”,上下结构,不宜写长,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用”不带勾,中间的竖压住竖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说明: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按要求找词语和句子,提取信息的情况。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1.生字,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谈话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被残酷的病魔带走了健全的肢体,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说明:字词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倾听他人意见并加以采纳改正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1.(课件出示7)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让学生自由读。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7)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文静    胆怯    自卑    忧郁

    (板书:忧郁 自卑 逃避)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9)谈话过渡: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指名朗读。

(5)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活泼    乐观    自信    爱与人交往

    (板书:活泼 乐观 自信)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9)谈话过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勇气。)

3.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第一次掌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第二次掌声: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跟同桌探究交流。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5)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4.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板书:尊重、理解、鼓励)

5.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6.谈话小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7.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8.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9.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情况。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通过自主发现、比较阅读等方法,体会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

1.正因为掌声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对掌声进行过精彩的描述。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有关掌声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进行朗读。

2.

            掌 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让我们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更希望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懂得适时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

【说明:拓展阅读,升华了主题,积累了诗句语言,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累新词语的基础上,回顾已学词语的情况。

 

 

 

 

▲展开想象,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4.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课文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板书设计

25 掌声

                尊重、鼓励

忧郁  自卑                       活泼   自信  

 

 

课题

26.灰雀

类型

精读

课时

2课时

执教者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或、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诚实”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3.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5个生字,积累“郊外、养病”等4个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它的喜爱,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5. 学习课文,能从列宁的语言进一步感受他对灰雀的喜爱,也能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6. 边默读边揣测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7.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学习书写“谷粒、男孩”等8个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或、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诚实”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出示课件)展示列宁图片。

同学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在哪篇课文提到过他?谈一谈你对他的了解。

2.简介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了十月社会革命。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课前布置对列宁资料搜集的作业)

3.出示灰雀图片:瞧,这只鸟漂亮吗?它叫做灰雀。它和列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4.(齐读课题):灰雀。

▲发言时的声音和态度。(整堂课均需关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1.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画出对人物描写的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长的句子注意停顿。

 

▲借助拼音字字过目认真读书的情况。

▲课堂交流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的情况。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或、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诚实”等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会读了。可是灰雀还没有认识这些生字呢?我们可不可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来帮一帮灰雀呢?

2.出示生字指读:宁、胸、脯、惹、仰、渣、或、者、惜、诚。

3.注音领读。说一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认读:胸、脯、惹、仰、渣。

创设情景:白桦树上有许多生字,只有都认识上面的汉字的人才可以飞上去,大家一起帮助灰雀展翅吧!

5.用图片帮助识记“胸脯、面包渣”等词语。

6.认读词语,大声朗读。小组长听写,检查预习效果。

7.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给大家造个句子吧!学生造句。

 

 

 

▲能做到先想再说,声音响亮。

 

 

 

▲要求划词语,正确提取信息的情况。

 

 

 

▲根据课文和句中语境的含义筛选词语的情况。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导学: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文中的列宁和灰雀、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一)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预设:

第一部分(1):灰雀的美丽可爱,引起了列宁的喜爱。

第二部分(2-10):列宁通过与男孩的对话,引导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回灰雀。

第三部分(11-13):灰雀回来了,男孩是诚实的。

(二)朗读文章第一部分对灰雀的描写,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惹人喜爱。

出示句子: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朗读时语调欢快,读出灰雀的可爱。)

(三)列宁喜欢吗?

喜欢。

出示句子: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朗读时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朗读时语调急切,读出列宁的着急和担心。)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朗读时语调急切,读出列宁的担心和惋惜。)

(四)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长句子注意停顿,读一读,想一想:灰雀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句子:

1.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灰雀去哪儿了呢?读一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读好这个句子,读出男孩的紧张、吞吞吐吐。

3.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重读这三个词语,读出肯定的语气。

(五)这只灰雀去哪里了?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句子:

1.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2.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联系上文,读好男孩的神情。

 

 

 

 

 

 

 

 

▲按要求找词语和句子,提取信息的情况。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

 

 

 

 

 

五、课堂展示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读好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要体会列宁的着急——欣喜——循循善诱。

要体会男孩的紧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2.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语气到位,谁读得好!


六、学写生字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或、者”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诚实”等词语。

 

课文同学们读得流利而又富有感情。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这学期开始我们要用钢笔啦!你准备好了吗?

写字指导:上留天,下留地,左右要留空。

1.出示生字: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养、或、粉、粒”的注意要点。(预设:“养”上宽下窄,写好三横的长短;“或”斜钩起笔要高;“粉”注意结构左右均匀;“粒”注意偏旁的变化。)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注意坐姿和执笔姿势。

4、学生临写生字,师提出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复习字词,展示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灰雀掌握了好多生字,现在它愿意跟你分享它的收藏,你能读出这些生字吗?出示生字。

2.进行组词训练。

3.大家抢读,大声读。

4.检查生字——看拼音,写词语。

 

▲复习巩固词语和句子的情况。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导入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一)阅读课文,说一说:灰雀去哪儿了?

1.男孩把灰雀抓走了,又把它放回来了。

2.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二)列宁爱灰雀。

通读全文,找出体现“列宁爱灰雀”的句子。

预设出示句子: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通读全文,赏读句子。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语言描写)

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5.分析人物。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三)男孩子与灰雀。

通读全文,找出体现“男孩爱灰雀”的句子。

小组讨论:

预设(出示句子):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语言描写)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心理描写)

男孩很紧张,很矛盾,他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他也很喜爱灰雀。

通读全文,赏读句子:

3.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男孩下定了决心,他敢于承认错误了。

5.通读全文,赏读句子: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动作、神态)

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预设: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6.小组讨论:男孩是怎样一点一点敢于承认错误的?

7.小组讨论:我们要是喜欢一件事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预设:公园里的花……

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保护。

(四)列宁爱男孩。

通读全文,找出体现“列宁爱男孩”的句子。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

2.哪个词语证明了?

出示句子: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通读全文,赏读句子: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提问:列宁知道灰雀和男孩发生的事吗?为什么微笑?他为什么不指出来男孩抓走灰雀呢?

预设:列宁知道,他不想揭穿男孩,他在保护男孩的自尊心。

4.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预设: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倾听他人意见并加以采纳改正的情况。

三、展示分享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分析到的“人物描写”的句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2.你喜欢列宁、男孩,还是灰雀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累新词语的基础上,回顾已学词语的情况。

 

▲展开想象,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

 

板书设计


 

课题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类型

略读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发言时的声音和态度。(整堂课均需关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认读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词语:

战斗 大夫  血丝 白求恩

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当头一棒  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挨”和“血”在本课的读音。

③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④“棒、撤、险、秒”四个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结合语境识记。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3.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2~4自然段)

课文第2、3、4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即事情的经过。(板书:战斗激烈)

(2)那么,事情的起因、结果又是什么呢?请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板书:战斗打响)

课文第5自然段讲的是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前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板书:战斗胜利)

(3)师:课文是按“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三读”帮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本文,为下文品析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借助拼音字字过目认真读书的情况。

▲课堂交流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的情况。

三、品析环境描写,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2.认真品读以上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白求恩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

预设:

生1:我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当时的战斗特别激烈,小庙特别危险。

生2:我也感受到了,临时救护伤员的小庙越来越危险了。从“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到“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再到“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等语句中,我体会到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生3:白求恩大夫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做手术,恐怕连自己的生命都快要不保了。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危险、十分危险、万分危险)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速越来越快,表现出情况越来越危急。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扣住“突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等词练读。)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抓住两个“不断地”练读。)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紧扣“一连几发、许多、扑过来”等词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评价)——挑战读——齐读。

设计意图: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把事情发生的气氛揭示出来,还能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处,意在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方法品悟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品质。

 

 

 

▲能做到先想再说,声音响亮。

 

 

 

▲要求划词语,正确提取信息的情况。

 

 

 

▲根据课文和句中语境的含义筛选词语的情况。

 

四、品析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进一步感悟白求恩大夫高尚的精神品质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1.再次朗读课文重点段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句子。

2.学生交流找句子。稍作整理出示。

(课件出示)描写动作的句子:

(1)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2)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3)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课件出示)描写语言的句子:

(1)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2)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课件出示)描写神态的句子:

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3.初探上述语句。

谁能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动作:

第(1)、(2)句抓住“仍然”“镇定”“继续”体会白求恩不怕危险、忘我工作、医术高明的品质。

(相机板书:仍然、镇定、继续)

第(3)句抓住“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体会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相机板书:对工作极端负责)

语言、神态:

抓住“沉思”“至于我个人……不能离开”(相机板书:对同志极端热忱)“战士们没有……我怎么能……”“我是……不是……”“两天两夜”“布满”等词句感受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相机板书:国际主义精神)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详探白求恩的语言,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课件出示:

(1)抓住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思考:白求恩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白求恩不肯撤离手术台。)

(2)你是怎么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阵地就是军队打仗的地方。)

阵地对于军人、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阵地丢失了,就意味着战斗的失败。坚守住阵地是非常重要的。)

(3)“手术台”和“阵地”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预设:

生1:在白求恩大夫的心中,士兵的枪支是杀敌的武器,与敌人拼杀的地方就是阵地。自己是一名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就是战斗的武器,做手术的手术台就是战斗的阵地。

生2:我有补充,这里的阵地其实指的是岗位。

追问:现在你知道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了吗?(白求恩大夫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住自己的岗位,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4)白求恩大夫说:“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预设:

生1: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他现在身在中国,为中国的伤员做手术,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啦。

生2:白求恩大夫把自己和我们看成是一家人了,他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所以我觉得白求恩大夫不是客人。

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抗日战争中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

(5)朗读白求恩说的话,读出坚决有力、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设计意图:文章无非是个例子,像这样一篇略读课文,一篇写人记事类文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品悟人物性格、情感、品质。而这篇文章中除了环境描写,就是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最能突出人物的特点了。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白求恩大夫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然后再细品这些重点词句,感悟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品质的塑造作用。

 


五、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小结:正是因为白求恩大夫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齐会战斗获得胜利了。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这两年里,抢救了无数受伤的战士,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白求恩大夫是怎么在危险的情况中做手术的感人故事吧。

设计意图:了解更多白求恩大夫的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六、课外拓展

 


1.阅读链接:《“你们想错了”》。

2.向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述有关白求恩大夫的故事。

设计意图:意在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使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 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连续工作69个小时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教学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友善”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概括人物的品质,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            

《司马光》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有益尝试,但由于其特殊的内容和阶段,又一度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它是非常陌生的,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文言文,与现代的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较大的差别,它对于初次接触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上通过字义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正确的语意。。

精读课上,教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初步学习该单元的知识能力要点。学习之后,需要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理想的地方,拾遗补缺。这就是略读课的主要功能。一节略读课只学一篇课文,有两种策略:第一,关联精读,巩固提升;第二,自读自悟,分享促进。

最后,习作例文是教师作文指导和学生当堂习作、习作评改时反复运用的学习资源。因此,它不能以精读或略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单元习作的需要,把重点放在学习、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作文指导时,也就是写之前,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旁批直接迁移方法。当堂写作时,学生可以边写,边翻阅借鉴。作后讲评时,可以学习例文旁批的方法,进行自我修改或同学互评。

 

➢ 作业设计

(一)作业目标:

1. 识记本单元生字词、多音字,积累名言、文言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3.能通过任务动作、语言等揣摩任务心理,简单复述课文。

4. 能在课外阅读中,尝试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中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二)单课作业设计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前预习

1.常规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1.常规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重点读准“落下残疾、歧视、忧郁、骤然、镇定”的读音。)

1.常规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重点读准“胸脯、仰望、婉转”的读音 )

(2)能尝试读出对话的语气。

1.常规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重点读准“气焰嚣张、血丝、恳求、撤走”的读音。)

2.思考练习:

想想: 这篇课文和其他文章有什么区别?

2.思考练习:

想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她在前后有什么变化?

2.思考练习:

想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说话是分别在想什么?

2.思考练习:

想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说话时的心情?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一:查字典,在括号中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四: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选择题。

五:说说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2.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司马光》这个故事

1.完成练习册

一:读句子,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三、四: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2.用英子的角度讲述故事。

1. 完成练习册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读下面的句子,从课文中找到加点词的近义词。

三:读下面句子完成填空

四:读课文对话,选择符合人物心情的选项。

 

 

2. 在读课文是,你思考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1. 完成练习册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 理解为何课题为《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外阅读

找一个简单的文言小短文,读一读,并在“课外阅读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找一个主人公是动物或植物的童话故事,读一读,并在“课外阅读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提示:你可以在《荟阅读》第八单元中找一个故

事)

找一个列宁的故事,读一读,并在“课外阅读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提示:你可以在《荟阅读》第八单元中找一个故事)

 

找一个白求恩的故事,读一读,并在“课外阅读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提示:你可以在《荟阅读》第八单元中找一个故事)

 

 

 

 

 

 

 

 

 

 

 

 

 

 

 

 

 

 

 


【说明】

我们设计的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作业的意图是:

1、利用作业资源,设计有效练习,为学生知识转换提供支架。

我们利用课后习题以及配套的语文练习部分的资源,在目标导向下我们将已有的作业目标进行分类,为了方便分类我们给课后习题和练习册部分的习题进行了编号。

通过分类发现语文练习部分的第1、2题都设计作业的常规目标,比如25课《掌声》的第一题读句子,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考察的是学生能否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第二题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考察学生能否在语境中解释词语。

对单元教材的解读明确本单元的阅读主要任务是阅读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概括文中人物的品质或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选用主要的阅读策略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主要考察点有二。其一、能根据提示尝试复述课文内容。其二、概括文中人物的品质或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这里强调我们这里考查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是给学生提供支架的,而且让学生尝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将课后习题和练习部分习题进行纵向罗列,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本上每一课都涉及到了两个考察点,而带着问题默读作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都做了很好的回应。在课后习题中除了《司马光》,其他三篇课文中都有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这个习题,而练习部分中《掌声》和《灰雀》都设计了默读课文问一问想一想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在默读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2、围绕单元目标,提高作业与目标的匹配度,优化练习的有效性。

以《灰雀》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大题看拼音写词语是常规作业。语文练习部分要求学生写“郊外、养病、或者、严寒、可惜”等五个词语。在任教班级试验中,在课后对词语表进行默写中发现“可惜”一词几乎没有人错,而错误集中在“仰望”上,学生给“仰”字多加了一撇。因此对本大进行了调整,把 “可惜”换成了 “仰望”。第二题直接来源于语文练习部分,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第三题: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共有3小段。第一小题来源于语文练习部分,学生读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和谷粒。”。通过这个句子,学生理解列宁这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含义,对于灰雀的喜爱。第二小题则是对是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请学生想象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小男孩会怎么想,于是他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他还活着!”第三小题是教学后,布置给学生的回家作业之一。作业设计完成后,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题目是否已达到了优化平衡。第一和第二道题目回应的常规目标。第一题:抄默本单元指定的词语。第二题: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而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是本单元两个主要作业目标之一。看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学生读懂列宁每天仰望灰雀,带食物给灰雀的行为就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是一条隐藏的线索。通过读懂男孩的话知道是他把灰雀带回家了。第三题学生通过对比男孩和列宁的言行,明白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对待喜欢的东西,再阐述读文后明白的道理。题目设计回应作业的常规目标和主要目标较好的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课文的意思。

其次考虑题目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在教学灰雀时,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默读。为什么这什么说?心里想什么?这是本课主要在进行的阅读策略训练。第二小题中,让学生去想象小男孩心里的想法,与课堂教学有较强的一致性。最后,考虑题目的结构性。从难易度上看从第一题到第三题从易到难,比例较为恰当。从认知水平上来看,第一题和第二题是知道级,第三题是理解级。从题目的类型上看既有口头作业,又有书面作业,既有单项训练,又有阅读理解,题目的分布合理。从完成时间上看,预计20分钟内能完成这份作业单。

作业设计能够达到巩固、练习、分析、诊断、反馈的作用。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目标、内容、作业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我们只有达到这三者的一致,减负增效才能实现。

3、 根据教材与学情,感受习作乐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的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

五、单元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课堂表现

1.上课认真听讲,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2.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讨论与交流。

3.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善于与同伴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5.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6.具有创造性思维,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独立思考。

作业表现

1.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口头和书面练习。

2. 完成书面练习时书写规范,字迹端正,簿面整洁;圈、划、勾的符号规范。

3. 能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解决一些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有的独立识字能力。

4. 能主动查阅老师批改的作业,及时订正书面练习中有错误的地方。

5. 抄写句子时,先看后记再提笔写,能自觉积累有趣的词语和句子。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作业评价 

1、能按时完成练习。

2、作业正确率高。

3、能及时订正错题。

4、能保持薄面整洁,书写端正。

5、能每天坚持阅读教师提供的及自己课外读物。

 

 

Ø 单元评价标准 

 

 

 

 

 

习作评价

1.不写错别字,语句句通顺,意思清楚。

2.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 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方面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4. 能听取同学意⻅见,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中修改符号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纸笔评价

1、能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3、能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4、能熟练写出背诵的课文内容。

5、能掌握课文表达的主题。 

5、能根据短文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6、能写一写根据要求想象出的美好事情。

 

 

 

 

 

 

 

 

 

 

 

(二)单元纸笔测试设计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八单元测试练习

    

项目

 

卷面情况

答题情况

基础积累

阅读理解

写作表达

 

等第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一、基础:(30☆) 

1.看拼音写词语。(8☆)      

 yóu  yú          jiāo   wài         yán    hán            pǔ    tōng  huà

               

kě xī             yǎng  wàng        zhǎng shēng      yǒng   qì

               

2.填空。(7☆)

“持”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可以组成词语:        、           。

“持”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抱有(某种见解、态度等);B.拿着,握着;C.支持,保持。

选择相应解释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光持石击瓮破之。(  )

(2)我对这件事持不同意见。(  )

(3)他虽然感觉到身体不太舒服,仍坚持着上完了今天的课。(  )

3.下面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5☆)

(1)他们的声音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

(2)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  )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  )

(4)小华长得真像爸爸。(  )

(5)那枫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灼热了人的眼睛。(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①群儿           ___,一儿登瓮,_              __。

②仁者爱人,__有礼者敬人__。

 

4.按要求写句子。(4☆)

(1)他笑得前俯后仰。(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同学们把桌椅摆得            。

 

(2)修改病句:

A、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B、大自然有许多美丽的声音。

5、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4☆)

《司马光》             对待工作极端负责,对待同志极端热忱

《掌声》                      知错就改,诚实守信

《灰雀》                      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手术台就是阵地》            关爱和鼓励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二、阅读:(35☆)

(一)掌声(节选)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sì、shì)的,不再(像、向)以前那么(优、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shèn、sèn)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厉、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圈出文中正确的读音和汉字。(5☆)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4☆)

“歧视”的意思是:                     _,

“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指的是__                            。

3.文段中哪句话具体表现了“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请把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英子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请把相应的句子画上“  ”。(4☆)

4.你获得过掌声吗?当时的心情怎样?(4☆)

                                                                          

                                                                          

 

(二)爱打扮的豹先生

爱打扮的豹先生是很凶残(cán)的,(     )谁到了它的爪子底下,(     )别想逃命。

今天,豹先生把身上的毛梳(shū)理的溜光,穿上漂亮的外套(tào),还打上了一个黑色的领结,完全像一位高贵的绅(shēn)士。他在森林里慢条斯(sī)理地走着,可谁看见他都躲得远远的。没有谁敢来欣赏他的美丽,豹先生对此深感遗(yí)憾(hàn)。

有一只小兔子,正在和松鼠聊(liáo)天,聊得可出神了。豹先生用爪子搭在小兔子的肩膀上,兔子还推了下豹的爪子说:“别开玩笑!”

当他回头一看,发现是豹先生吓得直哆嗦。小松鼠呢?早吓得爬上了树。

兔子马上镇(zhèn)静了,他说:“豹先生,您好!您这身打扮高贵极了,我很欣赏。”兔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豹先生,又说:“能给这样的豹先生充饥(jī),我感到很荣幸。”

豹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得意极了。

“不过,”小兔接着说,“你在吃我的时候,会把衣服弄脏的,多可惜呀!”

“对,我得把新衣服脱下来。”豹先生自言自语道。

“你脱吧,我不会跑的。再说我怎么跑得过你呢?”听小兔这么一说,豹先生想:对呀,比起赛跑,小兔可不是我的对手!

豹先生脱下了衣服,拿下了漂亮的领结,正准备享受美餐(cān)时,小兔子撒腿就跑。豹先生迅速追了过去,眼看就要赶上兔子了。这时,树上的小松鼠拼命喊了起来:“大家快来捡新衣服啊!这漂亮领结归我啦!”

豹先生一听,赶快又跑回来穿上衣服,带好领结,再去追赶小兔。

小兔呢?早已没影了。

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3☆)

   豹先生把身上的毛梳理得溜光。

                                                                                

2.选择:(6☆)

(1)文章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应填写的一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 即使……也……

C.不但……而且……                  D. 无论……都……

(2)小松鼠为什么要喊大家来捡新衣服?(    )

A. 小松鼠也爱打扮,想趁机拿漂亮的领结。

B.小松鼠是为了转移豹先生的注意力,给兔子争取逃跑的时间。

C.小松鼠自己爱占小便宜。

(3)豹先生为什么没吃到美餐?(    )

A.豹先生太善良,放了兔子。

B.豹先生头脑简单,注重打扮,中了兔子和松鼠的计。

3、回答问题:(9☆)

(1)“兔子马上镇静了”一句中的“镇静”一词是什么意思?                      。

兔子镇静下来,心里会想:                                                       。

(2)读了故事,请你告诉豹先生,他为什么没有吃到兔子?

                                                               

三、作文:(30☆)

题目:美丽的梦

提示:你有过美丽的梦吗?梦中的你来到了哪里?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你记录下这精彩、有趣的一幕,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要求:1、内容完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2、字数150字左右。

:









































































































































































































150字左右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