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如何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儿童文学阅读
作者(来源):世小    发布时间:2011-06-08

如何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儿童文学阅读

陈丹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有一首诗《点灯的人》中,有一个把街灯依次点亮的点灯人李利,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觉得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成为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点灯人,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积极热烈地讨论,使他们从此能够走上儿童文学阅读的幸福之路。

1、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很多,我们要从这些琳琅满目的作品中筛选优秀的经典著作,及时推荐给孩子们。我觉得老师的做法挺好的,他们学校的口号是: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每学期结束时都会提前向学生发放书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然后在下一学期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儿童文学阅读,学期结束进行相应的测试。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可推荐学生读读《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麦田里的守望者》《格列佛游记》《大林和小林》《爱的教育》等等,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

2、开展班级读书会

1)教师给学生朗读儿童文学作品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用耳朵倾听名著,是引导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最容易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朗读时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和充沛的情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感培养和情感熏陶。任何美妙的录音都不能代替老师的朗读,因为老师的朗读是有感情的、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蕴藏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以至深入到他们心灵的深处,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第三,老师大声朗读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上次,听了窦桂梅老师上的《我的爸爸叫焦尼》,她把全书一页一页拷贝在课件里,大家就对着大屏幕一起阅读欣赏。老师读书的过程中时而停下来,向孩子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时而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像;时而引导孩子对书中描写的人物展开讨论;时而还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词语和句子等等。在简简单单的文字、简简单单的话语、简简单单的画面中,她带领着孩子们领悟着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本情节并不复杂的“小人书”,在窦桂梅老师低沉温婉、深情款款、饱含磁性的声音的演绎下,产生了如此动人的艺术效果。学生们入境了,老师们也动情了。

 

2)开展读书交流会

组织读书交流会,一要强化互动,在这个交流会上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要让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能互动起来,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并学习相应的读书方法;二要粗化流程,班级读书会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例如:你觉得这本书哪里最有趣?你觉得这本书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三要活化形式,优秀的儿童文学之所以让人愉快,就在于它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是一种有趣的文学。同样,班级读书交流会也要让孩子感到有趣。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表演书中的情节,可以让孩子为书配画,可以围绕书中的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还可以将教室布置得非常休闲,适于互动交流,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心地谈着自己的体会,交流着彼此的看法。这样的读书交流会如果能坚持开展起来,相信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定会被激发起来并得以有效维持,他们的阅读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我的初步做法

下学期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这样开展儿童文学阅读:在本学期结束时先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爱的教育》-----小学版,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再推荐几本选读书目。让孩子们每天养成读书半小时的好习惯。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在书中注上音节。

2、不理解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解决--------《现代汉语词典》。

3、用铅笔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好词好句”本上,同时读上3遍,最好能背诵下来。同时,用23句话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上每周检查一次。同时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学期结束评选优秀小读者给予表彰。以上只是我一些很粗浅的想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