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小学

相关内容列表


徐周筱同学的老洋房探踪作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9-05-03

    我们老洋房探踪组的徐周筱同学怀着对湖南社区老洋房极大的探究兴趣,在寒假中对学校附近武康路113号的原苏联驻沪商务代表处,现为巴金旧居进行了探访,拍摄了不少街景和洋房的照片,并上网查询到了我国文学泰斗巴金爷爷的轶事、资料。以下就是小徐同学的探究作品,供大家欣赏。在此也欢迎其他同学能积极提供与湖南社区老洋房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使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学习。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交到图书室邵老师处。

              

                                           武康路街景

           

                            武康路上优雅别致的窗户和建筑

    

                巴金旧居外观

  巴金的故事:

   巴金的父亲做过川北广元县的知县,童年的巴金在父亲审案的时候,常在二堂的公案旁边观看。

      犯人们被板子打得鲜血淋漓,然后还要挣扎着向大老爷磕头谢  恩,这个场面给了巴金很深的刺激。

      对挨了打还要谢恩这种荒谬逻辑的思考,在他晚年的《随想录》中被重新阐发。

  巴金常说自己是五四的儿子。《新青年》是他最热爱的刊物。少年巴金曾怀着一颗战栗求助的心

      写信给《新青年》的编者陈独秀,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写信。最终,他没能等来回信,这是他少年时的一个挫折。

  ■19288月,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了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

      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为纪念他采用了字,而字,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

      这就是巴金笔名的由来。

  ■1931年,《家》最初在《时报》上连载时以激流为题,书名、作者都被套了红,版面上还用突出大字介绍

      作者是新文坛巨子。可是小说刊出的第二天,巴金就接到了大哥李尧枚服毒自杀的噩耗,这促使他重新调整

      了小说的构思———大哥成为小说的主角,高觉新的原型。

  巴金时常收到青年读者的来信。1936年起他通过通信结识了一位叫陈蕴珍的女学生。她在电影院里遇到过巴金,

      令她不解的是巴金竟然戴着黑眼镜看电影。一直不肯谈恋爱的巴金终于被这个纯洁热情的女孩子打动了———

      他们谈了8年恋爱,陈蕴珍后来成为巴金一生挚爱的妻子,她的笔名萧珊更为人熟知。

  ■19497月,巴金到北平参加中国文协成立大会。闲时去旧书店淘书,他买了一本名为《人生》的小书,署名巴金作

      是上海励志书社出版的。巴金在扉页上顺手写了几个字:原作者不知为何许人。我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书商真可恨!

  ■1952年,巴金作为赴朝创作组组长来到抗美援朝前线。巴金在前线备受关照,他觉得盛情难却同时又非常不安。领导

      机关常送来烟、白糖、奶粉等物品,他借口感冒没好索性戒烟。巴金这一时期的小说《团圆》被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

    ■“文革开始了,抄家。巴金家有一只小狗“包弟”,是全家的宠儿。街道上的孩子常来打门叫喊着要杀狗。

      巴金夫妇无计可施,只好把小狗送给医院做实验用了。对所有的批判、虐待和侮辱,巴金总是默默忍受。有难友问他

      怎么看待这一切,他说:我相信历史!

  ■1981年,有记者访问巴金,看见到处都摊着书,老人正忙着整理。问他在做什么,巴金抚摩着书答:我在做身后事……

      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说,要分类,别人不晓得有哪些书。

      1982年,搬书的人来了,巴金静静坐在楼梯边一张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别这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朋友

  巴金为他晚年的专职司机老彭的孙女起了名字。巴金说:就取一个普通点的名字。生男孩叫彭大明,生女孩叫彭明英。

      大明、明英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做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做正大光明的人。” 

      著名作家--巴金

关闭窗口